前几天整理药箱翻出包陈年四物汤料,抓出几味带"白"字的药材时突然愣住神,这些年跟着老中医学认药,发现带"白"字的中药个个都是宝藏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些"白色系"药材的神秘面纱。
【白芍:痛经克星的温柔力量】 记得第一次见白芍是在中药房的玻璃罐里,乳白透着淡粉的切片像花瓣似的,这味被《本草纲目》称为"女科之花"的药材,可是调理妇科病的高手,上个月闺蜜大姨妈疼得直打滚,我赶紧煮了碗白芍甘草汤,看着她皱着眉头喝下后渐渐舒缓的脸色,才懂古人说的"柔肝止痛"是啥意思。
老师傅教过个辨认窍门:真白芍断面平坦像骨瓷,闻着有股淡淡的芍药花香,现在市面上有用赤芍染色冒充的,记住正宗白芍泡水后汤色是淡黄不发红的,炖乌鸡汤时丢几片,既能补气血又不燥热,比吃阿胶糕划算多了。
【白术:健脾祛湿的隐形卫士】 前阵子连着阴雨天,总觉得身体沉甸甸的,老中医把脉后在方子里加了白术,还教我个土方法:每天含两片白术在嘴里慢慢嚼,刚开始觉得像啃薯片,后来真感觉嘴里黏腻感少了,这味被李时珍夸"脾脏补气第一要药"的选手,最擅长对付现代人的通病——湿气重。
辨别白术要瞧它特有的"蚯蚓头",表面还有棕色小点像星星,药店里常和苍术混卖,记住白术断面是黄白色,苍术偏黑褐色,炒白术更适合脾胃虚的,就像给消化系统做了个温和SPA。
【白芷:鼻炎救星的香气疗法】 去年春天过敏性鼻炎发作,老中医塞给我包白芷粉,刚打开就闻到股浓郁的香气,像把整个中药房浓缩在鼻子里,坚持早晚吸一点,半个月后喷嚏少了一半,这味被称作"植物香奈儿"的药材,其实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万能钥匙。
挑白芷要看"疙瘩丁",表面凸起的小瘤子越多越地道,做卤菜时放两片,香味能渗到骨头里,但孕妇要慎用,这香气对宝宝来说可能太提神了。
【白芨:胃黏膜的天然创可贴】 我爸年轻时喝酒喝出胃出血,现在家里常年备着白芨粉,这味长得像姜饼的药材,遇到热水就变成滑溜溜的胶状,上次吃火锅烫到胃,冲了杯白芨水,那层黏液果然在胃里形成保护膜。
鉴别白芨要认准"鹰爪"形状,断面是半透明的胶质,假的白芨多是用其他根茎染色,真品泡水后会拉丝,炖雪梨时加些,润肺效果翻倍,比吃秋梨膏实在。
【桑白皮:高血压患者的天然降压茶】 邻居王叔血压高得吓人,却总嫌西药伤肝,我给他推荐桑白皮茶,开始他还嫌味道像青草汁,结果喝了两个月,血压真的降了,这味不起眼的树皮,其实是古代皇帝的御用降压药。
采收讲究"春末夏初",这时候剥的皮最厚实,真桑白皮撕开能看到密集的纤维层,泡水后水面会浮着细密泡沫,配决明子煮茶,比喝苦咖啡健康多了。
这些带"白"字的药材,像极了中国智慧里的留白艺术,它们不像西药那么立竿见影,却能在慢调细养中修复身体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乱搭配可能适得其反,下次去中药房,不妨仔细看看这些"白"字辈的宝贝,说不定能找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