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说"坐月子落下的腰疼能治吗?""空调吹的手脚发麻怎么办?"今天必须把压箱底的方子掏出来了——这是我跟师十几年攒下的温经通络外用方,专治各种寒湿淤堵引起的酸麻胀痛,别看现在年轻人整天保温杯泡枸杞,该受的罪一点没少,二十多岁就腰酸背痛的大有人在。
去年隔壁王阿姨拄着拐杖来找我,说是爬个楼梯膝盖都打软,我让她把熬好的药包热敷在关节处,头天晚上还喊疼得睡不着,第三天就能自己下楼买菜了,其实这方子没啥神秘,都是些药房抓得到的寻常药材:艾叶30克、红花20克、桂枝15克、川芎10克、透骨草25克、伸筋藤15克、威灵仙10克,这几味药配伍讲究,艾叶负责暖经络,红花活血化淤,桂枝带着药性往深层走,剩下的几味都是舒筋活络的高手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先把粗盐炒热铺在布袋底层,再把晒干的药材打碎混合均匀,注意别用铁锅炒,最好用那种老式竹筛文火慢慢烘,等盐和药材都温热了,装进棉布袋里扎紧口,每天睡前敷在最难受的部位,要是肩颈僵就用围巾固定,膝盖疼就垫个毛巾防止烫伤,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烫,忍三分钟就会出一层细密的汗珠,这正是寒气外排的信号。
有个在深圳做会计的姑娘,长期对着电脑得了"五十肩",胳膊抬到一半就疼得龇牙,按我教的方法每天午休时敷半小时,配合简单的甩手操,两周后居然能反手摸到皮带扣了,她说以前涂过各种膏药,不是过敏就是效果不持久,这个中药包用起来暖暖的特别舒服。
这里头大有门道,光是药材处理就有讲究,艾叶要选陈年的,新艾刺激性太强;红花得用藏红花才够劲,虽然贵点但效果翻倍,有些药店给的川芎带泥沙,记得让他们现切现称,最关键的是炒盐的温度,太烫容易烫伤皮肤,温度不够又激不出药效,拿体温计量大概45-55度最合适。
敷完别急着扔,药包还能二次利用,第二天加点白酒喷湿,微波炉叮15秒又能当新的用,连续三天为一个疗程,中间停两天让皮肤透透气,那些年久失修的老毛病,往往三个疗程下来就有明显改善,像办公室久坐的腰椎酸痛,敷完当天就能感觉后背有股热气在游走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,孕妇千万别试,皮肤破溃的地方要避开,糖尿病人温度控制不好容易烫伤,有次小区张叔逞强用滚烫的药包敷风湿腿,结果起了水泡,恢复期反而更长了,还有人问能不能治痛风,急性发作期千万别用,等红肿消退后再温敷才有用。
上个月回老家探亲,发现镇上药店都在卖这个改良版药包,老板娘神秘兮兮地说加了远红外矿石,其实我尝过味道,就是把威灵仙换成价格更低的替代品,大家要认准原配方,别被花里胡哨的新概念忽悠了,真正有效的还是这几味朴实无华的中草药,毕竟老祖宗用了几百年的方子,比广告打得响的保健品靠谱多了。
现在的年轻人总想着速效救心丸,殊不知有些病就得小火慢炖地调养,就像我家传的陶土药罐,看着笨重,熬出来的药汤却格外醇厚,这温经通络的法子也是一样,每天坚持半小时,胜过吃半年止痛片,那些说"年轻人不会得老毛病"的,不妨摸摸自己冰凉的脚丫,看看手机看多的颈椎,身体早就诚实地发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