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人参须根价格疯涨背后,一根须根搅动百亿市场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板,人参须根怎么又涨价了?上周还不是这个价吗?"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,老张攥着报价单直跺脚,这幕场景正在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市场频繁上演,原本不起眼的人参须根,如今成了药商们口中的"金须根"。

从边角料到抢手货的逆袭之路 十年前,人参须根还只是人参加工时的边角料,主根入药,须根常被药农用来喂鸡或当柴烧,彼时每公斤不过十来块钱,收药人开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,还得看药农心情,谁曾想风水轮流转,现在须根价格竟比主根还金贵。

在吉林抚松县,参农老李指着自家晾晒场的人参说:"去年这时候须根统货才60多,现在带芽的须根能卖到280!"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亩林下参田,过去光须根就要扔掉近千斤,现在光须根收入就抵得上半亩参田,说着他从冷库搬出个泡沫箱,里面码着按长短分类的须根,像整理工艺品似的仔细。

价格过山车背后的推手 这场价格狂欢始于三年前,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连花清瘟胶囊配方里的"红参"引发抢购潮,药厂突然发现,用人参须根提取的人参皂苷含量与主根相差无几,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,就像突然发现金矿的淘金者,各大药企开始大量囤积须根。

资本嗅觉总是最灵敏,2021年,某知名药企在长白山圈下5000亩地专种须根,当年带动周边须根收购价暴涨40%,更戏剧性的是,韩国商人突然加入战局——他们发现须根熬制的"高丽参须茶"在本土超市大受欢迎,2022年单季度就从中国进口须根超300吨。

疯狂市场里的众生相 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,"炒须根"已成公开的秘密,老药商王经理透露:"现在须根分三六九等,带芦头的大须能卖到400多,普通须根也要180起步。"他手机里存着全国各地供应商的电话,每天报价像股票行情般实时更新。

但暴利之下暗流涌动,山东某地爆出"掺糖水增重"的丑闻,潮湿须根拌上糖水能多赚三成,更离谱的是,有人把西洋参须染色冒充野山参须,一斤成本30元的假货摇身变成800元的"珍品",老参农老赵叹气:"现在收参得带着放大镜,稍不留意就打眼。"

产业链上的生死博弈 价格疯涨正在改写整个人参产业,在吉林通化,某制药厂采购总监陈总坦言:"去年须根采购成本占了中成药成本的40%,今年不得不改用提取物替代。"而另一端,大量资金涌入须根种植领域,云南已出现万亩"须根专用种植基地",但过度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,须根有效成分逐年降低。

更让人担忧的是资源争夺战,长白山脚下,原本无人问津的"须根林"如今被各地药商争抢承包权,参农老刘家的10亩林下参,今年光须根承包费就被炒到8万元,比五年前翻了五倍。"现在种参不如卖地",他无奈地说。

疯狂还能持续多久? 面对节节攀升的价格,业内人士开始预警风险,中国中药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须根库存量已创十年新低,但种植面积却反常激增35%,这种供需错位暗藏危机,就像被不断吹大的气球,随时可能破裂。

资深分析师林先生指出:"当前价格包含太多投机泡沫,当韩国订单饱和、药企库存充足后,价格必然回落。"他预测明年下半年将出现拐点,但具体时间还要看资本何时退场。

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这场狂欢带来更多思考,在药店,某品牌人参须茶已从每盒98元涨到268元,导购员还在宣称"野山参须"的稀缺性,而真相是,真正的野山参须早已是博物馆展品,市面上95%都是人工种植货。

站在风口上的人参须根,既承载着药农增收的希望,也暗藏市场失控的风险,当我们在药店为一盒"须根精华"买单时,或许该想想:这根被时代捧上天的小须根,终将回归它本来的价值定位,毕竟在中医药典籍里,它始终是那个"佐使药"的角色,不该成为资本游戏里的主角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