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?早上起床舌头像裹了层苔藓?裤子刚穿上就往下掉?这些让人烦闷的小毛病,老中医说是"湿浊"在作怪,别急着吃西药,咱们祖传药箱里可藏着不少对付湿气的宝贝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能让身体清爽起来的中药高手。
【茯苓:藏在松树根下的祛湿专家】 走在潮湿的山林里,你会发现倒伏的松树周围总长着些奇形怪状的菌块,这就是被古人称为"四时神药"的茯苓,它就像台智能抽水机,能把关节里的积水、脾胃里的湿浊都吸走,水肿型肥胖的人最该认识它——每天切两片茯苓煮粥,喝上半个月,你会发现裤腰突然松快了,小肚子也不像以前那么鼓胀。
【薏苡仁:带着小沟槽的除湿包】 超市杂粮区里灰扑扑的薏米,可是药食两用的祛湿明星,它表面那道纵沟就像天然排水管,专治湿热导致的痘痘和关节肿痛,广东人爱煲的冬瓜薏米汤可不是随便配的,这两兄弟搭档能扫清皮肤里的黏腻感,不过要提醒下,体质虚寒的朋友别贪嘴,可以把薏米炒黄再煮,这样就不怕伤胃气了。
【白术:健脾大队的威风队长】 浙江磐安的茅苍术田里,药农都知道白术是"脾脏保卫战"的主将,它能把松弛无力的脾脏锻炼成肌肉男,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,那些喝点凉水都胖三斤、大便总不成形的朋友,记得在炖鸡汤时放几片白术,不过这味药有点霸道,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要慎用,免得火上浇油。
【苍术:带着椒香的燥湿悍将】 在江南梅雨季节,老房子墙角常有股辛辣气味,那是民间用来驱潮的苍术,这味药就像台大功率烘干机,特别擅长收拾肠道湿滞,拉肚子时嚼点苍术粉,比黄连素还管用,但它性子太烈,用量要控制在9克以内,最好配上滋阴的麦冬,免得把津液都烤干了。
【藿香:阳台上就能种的芳香卫士】 端午节门前挂的艾草旁边,其实该多种几盆藿香,这种自带香水属性的草药,是化解暑湿的急先锋,晕车恶心时掐段叶子嚼嚼,比清凉油管用多了,夏天煮绿豆汤时丢几根茎进去,既能解暑又不会越喝越胀,不过要注意,藿香正气水里的酒精含量可不低,开车的朋友得悠着点。
光吃药还不够,得给湿气断后路,洗澡别用太烫的水,免得毛孔大开引湿入体;阴雨天别在屋里晾衣服,潮湿的床单被罩要及时换洗,饮食上要学学北方人,面条馒头多吃点,别总盯着米饭炒菜,特别是啤酒加烧烤这种组合,简直是给湿气怪兽送装备。
记住这些中药都不是灵丹妙药,得像吃零食那样坚持才有用,要是吃了两周还没改善,说明可能踩到雷区了——有人明明是阴虚火旺,非要跟着吃燥湿药,这不好比着火了还泼汽油吗?这时候就得找老中医把把脉,别自己瞎琢磨,毕竟咱们调理身体,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,慢慢把歪掉的天平扶正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