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血糖高还整天浑身没劲,舌头黏糊糊的,是不是该吃点中药调调?"这类问题十有八九都跟中医说的"脾虚湿重痰湿"有关,作为研究中医多年的老伙计,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个让人头疼的组合症该怎么破。
先给大家看个真实案例:隔壁小区张阿姨去年查出糖尿病,本来按时吃药控制得还行,结果今年突然感觉整个人像泡在水里似的,早上起来眼皮浮肿,一天到晚犯困,舌苔厚腻得像抹了层浆糊,连走路都拖着腿,去医院一查,空腹血糖飙到8.9,医生都说她这是典型的"脾虚生湿,湿聚成痰"。
要理解这个问题,得先知道咱们身体里的"运油工"是怎么罢工的,中医说的脾可不是西医那个脾脏,它更像是身体的后勤部长,管着吃进来的食物转化成能量,要是这脾虚了,就像工厂流水线突然断电——该运走的水分停在原地变成湿气,该代谢的糖分滞留在血液里,时间一长这些湿气浊物熬成痰,整个身体就成了黏糊糊的沼泽地。
这时候光盯着血糖数值猛吃药可不够,得给身体来次大扫除,老祖宗留下的方子里,有个经典组合特别对症:白术配苍术打头阵,白术就像烘干机,能把脾胃里的湿气烘得干干的;苍术好比吸尘器,专门清理肠道褶皱里的陈年老垢,这两味药搭档,先把泛滥的洪水控制住。
但光祛湿还不够,还得给身体加点燃料,这时候就该请出黄芪这员大将了,它补气的本事在中药界都是出了名的,糖尿病人普遍气虚,黄芪往锅里一加,就像给快没电的手机充上电,整个人立马精神两分,不过单补气容易上火,配上山药就稳妥了,这俩一个补脾气,一个补肺气,双管齐下还不燥。
说到化痰湿,半夏和陈皮这对CP必须拥有姓名,半夏就像管道疏通剂,能把堵在咽喉的痰液化开;陈皮则是肠胃按摩师,帮着把淤积的气理顺,最妙的是茯苓,这玩意儿利水渗湿还不伤正气,简直就是为糖尿病人量身定制的清道夫。
给大家说个真事,上个月诊所来了个小伙子,三十出头就确诊糖尿病,体型偏胖,每天喝再多水还是口干,看他舌苔白腻得能刮出一层霜,开出的方子就是:黄芪30克、白术15克、茯苓15克、苍术10克、半夏9克、陈皮6克,再加点玉米须煮水当茶喝,结果两周后他微信我说,现在上厕所终于不粘马桶了,体重轻了四斤多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,抓药可得找靠谱的中医师辨证,就好比同款衣服不同人穿效果不一样,同样是脾虚湿重,有人可能兼着肾虚,有人夹杂着肝郁,我之前遇到过自己照猫画虎买药吃的大叔,结果拉肚子拉得脱水,这就是乱吃药的教训。
除了吃药,日常调理才是长久之计,建议大家学学广东人煲汤的智慧,薏米赤小豆汤常喝着,既能祛湿又不升糖,还有个小窍门,每天早起捏捏小腿肚,这里藏着人体的"祛湿开关",捏到酸胀为止,坚持一周你会发现鞋子没那么挤脚了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糖尿病不是绝症,但要是让脾虚湿重痰湿这三个坏家伙凑一起,那真是雪上加霜,与其天天盯着血糖仪焦虑,不如好好养着你的脾胃,毕竟老话说得好:"脾好百病消,湿去人轻松",这道理放在什么时候都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