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里的三竽宝藏!老中医都偷偷用来养生的秘诀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小满时节槐花香,抓把三竽煮汤尝",这是我小时候常蹲在中药铺柜台前听老师傅念叨的顺口溜,那时候总以为"三竽"是某种珍稀药材,直到跟着采药的爷爷进山三次,才搞明白这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秘密——原来咱们老祖宗把白术、苍术、黄芩这三味带"艹"字头的药材,用方言谐音称作"三竽"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对"草根兄弟"的养生奥秘。

白术:脾胃的"羽绒服"

在皖南山区采药时,老药农教我辨认白术的诀窍:"根茎像姜不辣喉,断面有棕毛,一煮满屋香",这种长在向阳坡地的药材,晒干后能存三年不坏,去年邻居王婶术后体虚,用白术15克配黄芪炖鸡,连喝三天就见效,现在她逢人就说:"这白术比人参实在,价格亲民还不争功"。

实用小方:脾虚湿气重的,拿白术片泡水当茶喝,注意要选浙江产的"于术",切得硬币厚的片,开水焖泡出微甜的药香,上班族装保温杯里,到下午茶时分刚好温补。

苍术:脚底生风的"隐形袜"

记得有年梅雨季,我浑身困重像裹着湿棉被,爷爷从瓦罐里摸出黑褐色的苍术,切片后用米酒泡了三天,每晚取20毫升擦涌泉穴,一周下来居然神清气爽,后来查资料才明白,这味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上品,含挥发油能发汗祛湿,特别适合南方回南天。

鉴别妙招:真苍术断面有"朱砂点",闻着像混合了檀香和胡椒味,假的多是茅苍术冒充,气味寡淡,买的时候掐段放嘴里嚼,正宗的会麻舌但不刺激。

黄芩:五脏的"灭火器"

那年流感肆虐,我嗓子肿得说不出话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黄芩,这味苦寒药看着不起眼,30克煮水含漱,当天就不冒烟起火了,后来发现它还是天然防腐剂——鲜切药材用黄芩水泡过,夏天放三天都不腐。

厨房妙用:黄芩粉拌馅做包子,去肉腥还降火,我家祖传的腊肉粽配方里就藏着这味,粽子凉了也不返生,不过孕妇要慎用,毕竟《别录》里写着"胎前宜凉"也得适度。

四味合璧:居家养生的万金油

上个月整理药箱,翻出爷爷手抄的《三竽配伍歌诀》:"白术补脾苍术燥,黄芩清热三焦调,若要四季平安过,各取五钱荷叶包",试着把三味等量打粉,装进空心胶囊,没想到应酬喝酒前吃两粒,第二天头不昏胃不胀,现在这自制"护肝宝"成了朋友圈里的抢手货。

保存秘诀:三药都要防潮,建议用棉纸包好放铁皮盒,丢几粒花椒防虫,每年立夏拿出来晒太阳,能听见药材"噼啪"爆响,这是在释放积攒的药性呢。

这些年走访药材市场发现,真正的"三竽"都在深山老林里,就像浙江磐安的白术要霜降采挖,湖北英山的苍术必得端午收,内蒙古的黄芩要等种子变褐红,这份顺应天时的采集智慧,才是中药养生的精髓,下次您要是在中药柜看见这三兄弟,可别当它们是普通草根——这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"家庭医生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