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白色中药大盘点!这些白雪系药材你认识几个?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走在中药铺子里,总被那些乳白色的药材吸引目光?其实这些雪白晶莹的中药材不仅是视觉上的治愈系,更是调理身体的宝藏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自带"仙女滤镜"的乳白色中药,看看它们藏着哪些养生密码。

茯苓——藏在松树根下的"雪花糕"

在中药柜最显眼的位置,总能看到一块块像白玉般的茯苓,这味被称为"四时神药"的小家伙,其实是松树根部的菌核,老药工常说:"茯苓浑身都是宝",白色的茯苓块能健脾祛湿,赤色的茯神专治心神不宁,就连它的黑色外皮"茯苓皮"都是消肿高手。

广东人爱用茯苓煮粥,安徽一带拿它做桂花糖藕,北方老太太则会把茯苓打成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,要说最妙的吃法,还得数茯苓包子——把乳白的茯苓粉裹着肉馅蒸熟,咬开时袅袅热气带着药香,堪称药膳界的小清新。

白芷——鼻炎患者的通窍神器

别瞧白芷长得像生姜片,这可是治疗头痛鼻塞的圣手,新鲜的白芷断面沁出汁液,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,老中医总叮嘱要"切片后晒半天再收",否则药效会打折扣。

爱美的姑娘们发现,白芷粉调蜂蜜敷脸能淡化痘印,其实早在《千金方》里就有记载,古代贵女用白芷混合鹅蛋清做面膜,既能祛黄提亮,又能防治面疮,不过要提醒一句,孕妇可得离它远点,这味药活血通经的本事可不小。

白芍——痛经女孩的暖宫法宝

都说"女子不可百日无芍",说的就是这株开白花的毛茛科植物,浙江产的杭白芍最为地道,掰开来看,断面平整如玉,放在鼻尖轻嗅,竟有股淡淡的蜜香。

老辈人传下个偏方:经期前用白芍9克、甘草6克煮水,加几颗红枣,连喝三天,这法子听着简单,却能缓解八成少女的痛经烦恼,不过白芍性寒,手脚冰凉的姑娘要搭配当归、川芎才妥当。

白芨——肺部修复的天然胶布

在云南深山里,采药人要找白芨得盯着岩石缝,这种兰科植物的块茎晒干后,表面布满细密的皱纹,像极了老人的手掌,最神奇的是它的黏性,磨成粉遇上水就变成滑腻的糊状。

肺结核康复期的病人最懂它的好,每天早晚冲服3克白芨粉,坚持三个月能修复受损的肺组织,现在美容院也开发出新用法——白芨粉调牛奶做颈膜,说是能淡化颈纹,倒真有人试出效果来了。

白茅根——蚊子包的天然消炎药

春天去郊外,看见路边一丛丛白毛穗子,那就是白茅根的花序,挖出它的根茎洗净晾干,就是退热解毒的良药,小孩子被蚊虫叮咬肿成馒头,奶奶们总会扯几根白茅根煮水,晾凉后反复涂抹,第二天准能消下去。

广东凉茶铺子里,白茅根常常和竹蔗、马蹄搭档,熬出的银白色茶汤看着清凉,喝下去甘甜润喉,不过要记住,这药性寒凉,脾胃虚寒的人可别贪杯。

白术——脾虚者的黄金搭档

浙白术可是道地药材里的状元郎,切开后露出的淡黄色芯子被称作"朱砂点",这是品质优良的标志,老中医开方子调理脾胃,十有八九会配上白术,它能把虚弱的脾气慢慢补回来。

现在年轻人流行用白术泡醋,说是能减肥,其实古人早有记载,白术配茯苓打粉,每天晨起空腹吃一勺,确实能利水消肿,不过这法子猛得很,体寒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。

银耳&百合——甜品里的养生双姝

别看它们现在成了甜品店的常客,在古代可是正经药材,银耳要选朵形完整、耳瓣肥厚的,炖煮时记得用陶瓷锅,这样才能激发出胶质,百合干则要挑兰州产的,鳞片厚实如玉,泡发后脆嫩透明。

最适合秋天的吃法莫过于银耳莲子羹,加上一把百合、几颗枸杞,慢火煨到粘稠拉丝,这碗甜汤不仅能润燥止咳,长期喝还能改善皮肤干燥,不过糖尿病患者要小心,虽然不甜,但碳水含量可不低。

天花粉——消渴症的克星

这味药的名字最有意思,因为它晒干后会渗出白色粉霜,古时候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症(类似糖尿病)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特殊的植物蛋白,能调节血糖波动。

不过要特别注意,天花粉分为"瓜蒌根"和"浙贝母"两种,药用价值差很多,买药时一定要看清楚,正宗的应该是不规则的圆柱形,表面有纵皱纹,闻着有淡淡豆腥气。

山药——药食同源的平民补品

最后来说说最常见的山药,新鲜铁棍山药切开时粘腻的汁液,其实就是它药效的证明,河南焦作的山药最地道,蒸熟后绵软香甜,连孩子都爱吃。

肾虚的人可用山药炖排骨,脾虚的适合煮山药小米粥,有个冷知识:山药皮上的褐色斑点不是发霉,反而是活性成分氧化的结果,只要刷洗干净不影响食用,不过要提醒,山药汁沾到皮肤会痒,处理时最好戴手套。

这些乳白色中药就像自然界的温柔馈赠,不过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使用,比如白芷能通鼻窍但耗阳气,白芍善止痛却会伤胃,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中医师,下次去药店看到这些"白雪系"药材,不妨细细端详,它们每一丝纹理里都藏着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