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您看我这眼睛黄得像小黄人似的,是不是得了大病啊?"上周坐诊时,42岁的张先生顶着蜡黄的脸冲进诊室,他手里攥着化验单,上面转氨酶指标飙到500多,总胆红素80多,确诊急性黄疸型肝炎,像他这样被"黄染"吓破胆的患者,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。
黄疸肝炎到底是咋回事? 咱们老百姓常说的"黄疸肝炎",医学上叫病毒性肝炎伴黄疸,简单来说就是肝细胞打仗受伤了,处理胆红素的功能罢工,导致胆汁里的黄色色素到处乱窜,这时候白眼珠、脸面、尿色都会发黄,严重时连眼泪都是黄的。
西医对付这病确实有一套,抗病毒药+保肝药双管齐下,但很多患者反映:"吃药时指标降得快,停药就反弹",去年接诊过个做生意的老板,三个月花了五万多打进口干扰素,结果肝功能还是反复异常,其实中医调理这种慢性病,讲究的是"给肝脏洗澡"。
老祖宗留下的退黄三板斧
-
茵陈蒿汤:退黄界的祖传秘方 这个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古方,堪称退黄界的经典组合,茵陈30克负责清扫肝胆淤积,栀子10克带着湿热往外跑,大黄6克就像清道夫把垃圾排出去,去年春天有个建筑工人,工地感染甲肝全身发黄,喝这个方子7天眼睛就不那么黄了。
-
金钱草煮水:山野里的护肝高手 浙南一带的民间智慧真不容小觑,新鲜金钱草一把(干品50克),加两碗水熬成一碗,每天当茶喝,这草药看着普通,利湿退黄效果却惊人,记得有位货车司机长期熬夜喝酒导致酒精性肝炎,坚持喝两个月后,原本暗黄的脸色明显透亮。
-
玉米须煲汤:厨房边的祛黄妙药 千万别小看被扔掉的玉米须,它可是天然的利尿退黄剂,每次用30-50克鲜玉米须(晒干的减半),加冬瓜皮一起煮水,每天两大碗,特别适合那些指标轻度升高,又不想吃苦药的病人,菜市场卖菜的老王就靠这个偏方,省下去医院排队的功夫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
-
盲目进补反而伤肝 上个月有位大姐听说吃鱼腥草能消炎,结果天天凉拌着吃,半个月后腹胀难受,一查肝功能更差了,野菜虽好,但也要辨证施治,寒性体质的人过量食用,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。
-
偏方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前年遇到过个固执的大爷,听信某"神医"开的所谓祖传秘方,结果吃了两周开始吐血,送医检查发现胃出血,罪魁祸首是方子里的超大剂量蜈蚣,重要提醒:任何中药治疗都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!
-
见好就收最危险 不少病人刚看到转氨酶下降就自行停药,这好比房子漏雨刚停就收伞,通常需要连续巩固治疗3个月以上,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,就像洗车要擦干才不会留水痕,治病也得彻底才能不复发。
调养秘诀记心间 饮食上要遵循"三青原则":青菜、青椒、青瓜多吃,油腻煎炸坚决忌口,浙江沿海有个食疗方子很灵验:泥鳅炖豆腐,每周两次,连吃一个月,泥鳅滋阴补血,豆腐清热利湿,正对肝病的症。
情绪管理比吃药还重要,肝主疏泄,整天生闷气就像给肝脏上枷锁,建议每天敲胆经(大腿外侧裤缝线位置),早晚各5分钟,能帮助疏通气血,配合太冲穴按摩,泻肝火效果加倍。
最近整理了近五年接诊的236例黄疸肝炎患者资料,发现坚持中药调理的复发率只有17%,而单纯用西药的复发率高达42%,这不是说中西医要对立,而是建议早期用西药控制急性发作,后期靠中药修复损伤,这才是最佳拍档。
现在张先生的指标已经基本正常,昨天复诊时他乐呵呵地说:"黄褪了,胃口也好了,就是喝中药喝得看见茶杯都怕",看着他泛着血色的手掌慢慢恢复正常,突然想起祖父常说的话:"医者父母心,有时候治好病容易,难的是让病人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