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白字开头的有哪些?这份大全让你一次搞懂白芍、白术、白芷的妙用!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医生,我这方子里有白芍、白术、白芷,这些带'白'的中药是不是都治同一种病啊?"老中医笑着摇摇头,"中药里的'白'字辈可个个身怀绝技,今天就带你认识这几位'白衣侠客'!"

白芍:痛经女士的贴心闺蜜 说起白芍,很多女性朋友都不陌生,这个有着丝绸光泽的中药材,可是调理月经的"老司机",它就像身体里的"情绪调节师",能柔肝止痛,特别适合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、胁肋胀痛的姐妹们。

老中医常说"白芍配甘草,止痛效果妙",记得去年邻居家姑娘痛经疼得直打滚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白芍用量足足30克,不过要提醒各位,白芍性寒,手脚冰凉的姑娘最好搭配点生姜,免得寒气太重。

白术:脾胃虚弱者的救命稻草 要是问中药界的"健脾冠军"是谁?白术肯定要举双手赞成,这个长得像姜根的家伙,可是调理脾胃的"黄金搭档",那些整天没胃口、吃完饭就胀气的朋友,家里真该常备点炒白术。

有个有趣的发现:白术和鸡肉简直是绝配!记得我妈以前总给我做白术炖鸡,说是"药补不如食补",不过要注意,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要慎用,不然就像给火炉添柴,越补越燥。

白芷:鼻炎患者的通窍神器 每次感冒鼻塞,我妈就会掏出她的"秘密武器"——白芷,这个自带特殊香气的药材,简直就是鼻腔的"清洁工",不过别小看它,白芷还能美白祛斑呢!古代妃嫔用的玉容散里就少不了它。

上次我表姐满脸爆痘,老中医开了个白芷面膜方:白芷粉混蜂蜜敷脸,结果她偷懒没避开眼周,第二天眼皮肿得像核桃,吓得再也不敢乱用了,所以提醒大家,外用时要避开黏膜部位。

白芨:胃溃疡患者的修复专家 别看白芨长得像块脏兮兮的石头,它可是消化道的"创可贴",特别是那些经常应酬喝酒的商务人士,家里真该备点白芨粉,它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,就像给受伤的胃壁穿了件防护服。

记得去年同事胃出血住院,医生开的处方里就有白芨,不过这个药有点"娇气",煎药时得用纱布包着,不然容易粘锅糊底。

白茅根:熬夜党的灭火队长 现在年轻人哪个没熬过夜?白茅根就是专为"夜猫子"准备的,它性味甘寒,能清热生津,特别适合那些熬夜后满嘴起泡、小便发黄的朋友,夏天用它煮水喝,比什么凉茶都管用。

我们办公室现在就流行喝"三白饮":白茅根+白菊花+白枸杞,既清火又护眼,不过阳虚怕冷的人要少喝,免得寒上加寒。

白鲜皮:皮肤瘙痒的克星 身上莫名痒得难受?试试白鲜皮吧!这个药材就像皮肤的"止痒膏",对湿疹、荨麻疹特别有效,记得小时候长痱子,奶奶就用白鲜皮煮水给我洗澡,凉丝丝的特别舒服。

不过要提醒过敏体质的朋友,第一次用一定要做测试,我同学对白鲜皮过敏,用了浑身起红疹,吓得再也不敢碰了。

白前:咳嗽患者的顺气丸 老是干咳不止?白前能帮你"疏通气管",它就像肺部的"清道夫",特别擅长降气化痰,我们老家有个土方:白前+冰糖炖雪梨,对付秋燥咳嗽效果杠杠的。

但要注意,白前偏温燥,阴虚咳嗽的人要慎用,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,不能用太烫的水,否则会更伤阴液。

白头翁:拉肚子的终结者 别看名字土气,白头翁可是治疗热毒痢疾的"急先锋",特别是吃了不干净东西引起的急性肠炎,配上黄连、秦皮,效果立竿见影,不过这味药味道极苦,我喝过一次差点没吐出来。

老中医教我个秘诀:煎药时加少量蜂蜜,既能调和药性,又能掩盖苦味,但糖尿病人可不能用这个方法,得不偿失。

白附子:面瘫患者的救星 突然面瘫嘴歪怎么办?白附子可是中医手里的"矫正器",它就像面部神经的"唤醒师",配合针灸使用效果更佳,不过这味药有毒,必须炮制后才能用,千万不敢自己乱试。

我亲眼见过中医师处理白附子:先用清水浸泡七天,每天换水,然后再用生姜煮,最后还要用矾水腌,工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。

白花蛇舌草:抗癌界的平民将军 这个不起眼的小草可是"抗癌明星",对肠癌、胃癌都有辅助治疗效果,我们村有个大爷确诊胃癌晚期,每天坚持喝白花蛇舌草汤,现在已经平安度过五年大关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它性味偏凉,长期服用要搭配点太子参、黄芪之类的补气药,免得伤了正气,就像打仗既要先锋冲锋,也要后勤补给。

这些"白字辈"中药虽然都姓白,但各有各的脾气秉性,用对了是良药,用错了可能变毒药,建议大家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,毕竟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可不是简单的"以形补形",记住这些中药小知识,下次看方子时就能心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