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注意了!今天咱们聊个有点"难言之隐"的话题——赤白带下,这可不是现代才有的毛病,古代医书里早有记载,最近后台总有人私信问这个事,看来真是困扰不少女性朋友,别急,我特意找了位行医四十年的老中医要来了几个验方,都是实打实的干货。
先说说啥叫赤白带下,简单讲就是白带颜色不对,有时候发黄(带下黄浊)、有时候带血丝(赤带),还伴随着异味、瘙痒、腰酸这些恼人症状,西医叫妇科炎症,中医看来多是体内湿气重、气血不畅闹的,就像梅雨天墙壁长霉斑,人体湿气太重也会滋生"污秽之物"。
老中医常说:"十女九带,治带先祛湿",分享个门诊常用的经典方子——完带汤,这方子出自清代《傅青主女科》,专治白带量多清稀,配方就几味药:白术30克、山药30克、人参6克、白芍15克、车前子9克、苍术9克、甘草3克、陈皮1.5克、黑芥穗1.5克,看着简单,但配伍讲究,白术、山药健脾祛湿,人参补气,车前子利水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、手脚冰凉的姐妹。
要是白带发黄有腥臭味,就得用二妙散加减,苍术15克、黄柏10克是基础方,黄腻苔严重的加土茯苓30克,小便灼热加瞿麦12克,这方子就像强力除湿机,特别适合爱吃重口味、熬夜多的姑娘,不过要提醒一句,胃寒的姐妹加点生姜同煎,免得伤胃。
遇到赤带带血丝的情况,可不能大意,有个龙胆泻肝汤挺管用:龙胆草6克、黄芩9克、栀子9克、泽泻12克、木通6克、车前子9克、当归3克、生地黄9克、柴胡6克、甘草6克,这方子清热凉血,特别适合急躁易怒、口苦咽干的女性,但要注意,这方子偏寒,喝两天就要停一天,最好早上空腹喝。
光吃药可不够,日常调理才是关键,记住三句话:少吃甜腻防生湿,多吃薏米红豆汤;经期千万别贪凉,腰腹保暖记心上;心情舒畅气血顺,适当运动排湿毒,推荐个简单食疗方:炒山药粉加红糖,每天早晚各一勺,坚持一个月,脾胃运化好了,湿气自然就少了。
最后唠叨一句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这些方子虽然经典,但每个人体质不同,就像同样的衣服有人穿好看有人不合适,用药更是这个道理,建议先找靠谱中医把脉,再根据体质调整方子,毕竟身体是自己的,可不敢瞎折腾。
对了,那些反复纠缠的炎症,很多都跟免疫力下降有关,平时可以用艾叶煮水坐浴,每周2-3次,杀菌止痒效果杠杠的,再配合八段锦里的"两手攀足固肾腰"动作,每天早晚做10个,慢慢把正气养起来。
姐妹们要是试了这些方法还没好转,千万别自己硬扛,有些器质性病变也会表现为带下异常,定期做妇科检查才是王道,咱们分享这些古方,是给身体个小警告,该调理时赶紧调,别拖成大问题,毕竟健康才是女人最好的底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