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转凉,不少老慢支患者又开始咳嗽不停,隔壁张大爷就是典型例子,早上总能听见他"吭哧吭哧"的喘咳声,这慢性病缠身十几年,西药吃着见效快但总反复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调理慢支的好法子。
您可别小看这慢支,医学上叫慢性支气管炎,说白了就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长期发炎,西医说是感染、粉尘刺激闹的,中医看来却是外邪入侵加上体内正气不足,那些白痰、黄痰、夜咳不止,在老中医眼里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——肺气被壅滞了,脾胃运化的水湿全淤在呼吸道里。
要说调理慢支的经典方剂,不得不提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的二陈汤,这方子就六味药: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乌梅、生姜,半夏就像个清洁工,专门清扫痰湿;陈皮好比排气扇,把闷在胸口的浊气往外推;茯苓负责把多余水湿从小便排出去,别看药材普通,配伍起来对付白痰黏稠、胸闷腹胀特别管用。
遇上黄痰多、喉咙肿痛的情况,就得请清代《医宗金鉴》的清金化痰汤出马,黄芩、栀子这对清热CP,配上贝母、瓜蒌仁化痰散结,再加橘红理气宽中,这方子特别适合爱抽烟的老烟民,他们肺里就像堆满油垢的厨房,得用点苦寒药来个大扫除,不过这类寒凉方子不能久喝,一般症状缓解就要停,免得伤胃气。
还有个接地气的单方,用罗汉果掰碎泡水,每天当茶喝,这果子看着像丑八怪,却是润肺止咳的高手,它既能化解咽喉部的燥痰,又能给干燥的支气管做润滑护理,很多老病号都说,坚持喝半个月,晨起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呛咳明显减轻。
说到药材搭配,有经验的中医师还会加点小妙招,比如痰黏难咯加浙贝母,气喘厉害配炙麻黄,怕冷明显的放几片干姜,就像炒菜放调料,剂量拿捏特别关键,有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,医生还会开三拗汤应急,麻黄、杏仁、甘草三味药煮水,喝完很快就能平喘。
不过再好的方子也得讲究忌口,冰镇饮料、肥腻烧烤这些生湿生痰的东西一定要戒,连水果都要挑温性的吃,广东人爱煲的陈皮瘦肉粥就很适合养肺,陈皮理气,瘦肉滋阴,早晚喝一碗比吃药还舒服,北方朋友可以试试山药麦冬炖雪梨,甜甜的滋味里藏着润燥化痰的玄机。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调理就像春雨润物,得耐着性子慢慢来,那些号称"七副断根"的江湖方千万信不得,正规中医院都会根据体质调整方子,如果您也有慢支的困扰,不妨找靠谱的中医师把把脉,说不定那几包草药就能让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