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张大夫,最近后台总有人问"黄疸能不能用中药调理",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,不过先说清楚啊,以下方法都是民间经验+古书记载,具体用不用还得听医生的,别自己瞎折腾!
黄疸到底是咋回事?
老祖宗把黄疸分成两种:一种是身上发黄像橘子皮(阳黄),另一种是暗沉像烟熏(阴黄),西医说是胆红素搞鬼,中医觉得是湿热/寒湿堵在肝胆里,就像下水道堵了,胆汁排不出去,满世界乱窜染黄皮肤。
我邻居李大姐家娃儿去年发黄,医院说要照蓝光,她姥姥非要试老方子,结果三天就见效,所以说老法子真有门道,关键要对症!
5个管用的土方子
- 茵陈蒿汤(阳黄专用) 配料就三样:茵陈30g、栀子15g、大黄5g,这仨都是清热利湿的猛将,尤其茵陈被称为"退黄圣手",煮法简单,冷水下药,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5分钟,一天喝两次,注意大黄要后下,不然苦得呛嗓子。
我们村王木匠当年就是靠这个方子救急,不过他喝完拉得那叫一个欢实,所以说大黄真是"泻下如虎",肠胃不好的慎用。
- 柴胡疏肝茶(气滞型黄疸) 这种适合胁痛胀气的,配方:柴胡10g、白芍15g、枳壳10g、甘草5g,像泡茶一样煮,早晚各一壶,特别提醒:煮完汤水变黄是正常的,这是柴胡色素,别吓着。
镇上开超市的老赵就这么喝好的,他说这汤顺气,喝完打嗝都是香的,不过要连喝两周才见效,急脾气可不行。
- 南瓜蒂煮水(新生儿黄疸) 刚出生的小娃娃皮肤嫩,这个方法最温和,取秋天老南瓜的瓜蒂,晾干后每次用5-6个煮水,记住要用砂锅,铁锅会变黑,每天喂三次,一次20ml。
我表姐家双胞胎就是这么退黄的,不过现在年轻人都觉得麻烦,其实比去医院排队省心多了。
- 田基黄炖猪肝(慢性黄疸) 田基黄就是我们说的地耳草,田间地头常见的小黄花,采一把回来洗净,跟猪肝一起炖汤,每周吃两次,连吃一个月,这方子贵在坚持,急不得。
村里张老师当年肝硬化带黄,就靠这个方子续命,不过现在田基黄不好找,可以去药店买干品。
- 艾叶浴足法(辅助退黄) 晚上抓一把艾叶煮水,晾到40度左右泡脚,水位要没过脚踝,泡到身上微微出汗,这招特别适合不爱吃药的,通过脚底穴位引火下行。
我丈母娘当初怀孕黄疸,天天这么泡,还真把指标降下来了,不过泡完记得擦干,别着凉。
特别注意这些事
▶ 黄疸分阴阳,发黄鲜亮是阳黄(热症),灰暗是阴黄(寒症),搞反了等于火上浇油 ▶ 新鲜药材>药店干品,特别是茵陈,清明前后的药效最好 ▶ 喝药期间忌口:羊肉、韭菜、白酒这些发物千万别碰 ▶ 出现尿少、恶心、腹痛立即停用,可能是药物反应
上个月隔壁村有个小伙子自己乱配药,结果拉肚子拉到医院,所以千万记住:偏方不是万能钥匙,只是辅助手段,该看医生还得去看,中西医结合才是正道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黄疸拖久了伤肝肾,别信那些"七天包好"的广告,这些方子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,能帮一个是一个,大家试试无妨,但真有问题一定去正规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