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超市买的山药豆是不是药效差?""那些迷你中药材真的有用吗?"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长得像零食的中药界"小可爱"们,别看它们个头不大,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结晶呢!
先说这山药豆,其实就是山药植株上结的"零余子",也就是山药藤上结的小果子,很多人以为这是发育不良的山药,其实人家正经是个独立药材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记载着它补脾养胃的功效,上次去菜市场,卖药材的大爷教我一招:挑山药豆要选表皮麻点多的,这种纤维少口感绵,炖汤时和排骨一起煮,那汤鲜得能喝三碗!
说到迷你药材,茯苓家族里的"茯神"必须拥有姓名,记得去年在安徽出差,当地老药农带我去山里挖茯苓,切开大块茯苓时,中间抱着松根的部分金灿灿的,这就是茯神,老师傅说这可比普通茯苓珍贵多了,专门用来安神助眠,现在药店里卖的茯苓块确实大,但要是调理失眠,还真不如直接买茯神打粉冲水喝管用。
前两天整理药箱翻出包陈年薏苡仁,居然发现几颗圆滚滚的珍珠籽,老中医说这是薏米中的上品,祛湿效果比普通薏仁强三倍,当即抓了一把煮粥,没想到这小东西煮不烂,咬起来还有回甘,后来查资料才懂,原来珍珠薏仁要去壳才能吸收药性,怪不得古人会专门收集这种变异品种。
要说最会"伪装"的,当属芡实里的"鸡头苞",前阵子去江南水乡采风,看见采菱女划着小船摘芡实,她们专挑那些刚结出的青刺球,剥出来的小颗粒比鱼目还精致,当地人管这叫"水中丹药",说是小孩消化不良时,拿它拌糖吃比吃药还管用,不过我试过直接嚼,那淀粉味简直能齁嗓子眼。
最近迷上研究这些袖珍药材,发现它们各有各的脾气,比如莲子心的"莲城"要选带绿芯的,那种清火效果才够劲;而决明子的"千里光"必须炒到微微发香,泡茶时才会慢慢析出墨绿色的有效成分,最有意思的是藏红花里的"红宝石",看着和普通红花差不多,但用温水一泡就能显出金边,这可是辨别真假的关键窍门。
前几天试着用这些迷你药材做了个养生八宝罐,把山药豆、茯苓丁、薏仁米、芡实片、莲子芯、决明子、枸杞子、藏红花混在一起,每天抓一把煮水喝,别说,连喝三天便秘都好了,办公室同事都问我是不是偷偷吃了泻药,其实啊,这些小东西搭配起来就像个微型药房,各自发挥特长又不伤身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迷你药材虽好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比如湿热体质的人吃多了山药豆反而生痰,阴虚火旺的要少吃茯苓,最好找中医师把过脉再对症调理,就像我们老家说的:"药食同源不是乱炖锅,三分药材七分养才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