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娃黄疸指数又升高了,不想照蓝光怎么办?"作为研究中医育儿多年的实践者,我发现很多家庭都在寻找温和有效的退黄方法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下了应对新生儿黄疸的智慧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用中药帮助宝宝褪去"胎黄"。
先搞懂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刚出生的宝宝约有60%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,医学上叫新生儿黄疸,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离开母体后,体内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,胆红素一时代谢不掉导致的,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,生理性的就像层"早霞",一般在出生后2-3天出现,7-10天自然消退。
记得隔壁王姐家孙子出生第五天,小脸黄得像个橘子,她急得要送医院照蓝光,还是我拦着说先试试中药浴,结果用金银花煮水擦身两天,配合母乳喂养,黄疸就慢慢退了,这说明多数生理性黄疸真不用太慌张。
中药退黄的三大优势 比起蓝光治疗,中药最明显的好处有三个:一是不用担心视网膜损伤,二是能调理宝宝脾胃,三是材料都是家常药材,去年我表姐家双胞胎黄疸反复,喝了几剂茵陈水配合推拿,不仅黄疸退了,连消化都变好了。
不过要特别提醒,病理性黄疸(比如出生24小时内出现、数值飙升快)必须立即就医,咱们说的中药调理主要针对生理性黄疸,或是作为病理性黄疸恢复期的辅助手段。
经典退黄方剂全解析
-
茵陈蒿汤改良版 这个千年古方现在依然管用,我家小宝当年就是用炒过的茵陈5克+栀子3克+甘草2克,每天煮两次当水喝,注意栀子用量不能多,否则容易拉肚子,现在药店都有配好的新生儿剂量茶包,直接开水冲泡就行。
-
五草汤退黄法 老一辈传下来的偏方:取鲜蒲公英、金银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薄荷各10克,煮水晾到37℃给宝宝擦澡,特别是腋下、腹股沟这些褶皱处,要重点擦拭,这个方法最适合不愿意吃药的宝宝,我家二宝当时就是靠这个擦浴三天就见效。
-
三黄汤加减 对大便不畅引起的黄疸,可以用熟大黄1克+黄芩3克+黄连1克,煮成15毫升药汁,用奶瓶少量多次喂,关键要掌握"中病即止",看到宝宝大便通畅就要停用,避免伤正气。
中药外治的妙招 很多宝妈不知道,中药外敷比内服更安全,我常用两种方法:
-
黄柏粉调鸡蛋清:把黄柏打成细粉,加蛋清调成糊,敷在宝宝肚脐上,纱布固定两小时,黄柏清热解毒,肚脐又是神阙穴所在,效果特别好。
-
冬瓜皮煮水浴:老南瓜皮晒干后存起来,每次用50克煮水,等水温合适给宝宝泡澡,冬瓜皮利水渗湿,能帮助排出胆红素。
喂养期间要注意的细节 中药调理期间,母乳妈妈要忌口:不能吃韭菜、茴香、大蒜这些发物,可以多喝鲫鱼通草汤,既能催乳又能帮助宝宝退黄,如果是配方奶喂养,两餐之间要加喂10毫升温开水,促进代谢。
有个特别实用的小技巧:上午十点前带宝宝晒脚心,阳光中的蓝光成分能帮助分解胆红素,晒15分钟就好,注意遮住眼睛,配合中药浴,效果翻倍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-
别盲目信"偏方":有人用艾叶熏蒸导致宝宝脱水,还有人喂羚羊角粉引发过敏,所有内服药必须经中医师辨证!
-
别多种方法叠加:同时用三种以上退黄方法,宝宝肠胃受不了,建议选一种内服+一种外治即可。
-
别忽视大便颜色:正常应该从深黄逐渐变浅,如果突然发白,要立即停用所有中药,可能是胆道问题。
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 现在有些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中西结合治疗,比如先用蓝光快速降值,同时配合中药调理脾胃,预防反弹,我认识的刘医生就常开"茵栀黄口服液"配合益生菌,既退黄又保护肠道菌群。
写在最后: 看着宝宝皮肤慢慢恢复正常的粉嫩,是每个家长最欣慰的事,中药退黄不是玄学,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积累,但切记每个宝宝体质不同,使用前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把脉辨证,希望这些方法能帮更多宝宝顺利度过"小黄人"时期,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