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场里卖中药合法吗?这几点没搞清楚可能吃大亏!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"老王啊,你在菜场门口支摊卖黄芪当归,真当自己是李时珍转世了?"隔壁卖猪肉的老张叼着烟打趣道,老王擦了擦额头的汗,望着摊位上晾晒的中药材,心里直犯嘀咕——这菜场里卖中药到底犯不犯法?

菜场里的"百草堂"暗藏风险 清晨六点的城西农贸市场,活鸡扑腾声混着水产摊的水流声,拐角处摆着三个竹编簸箕,党参、枸杞、金银花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,摊主王大姐正给老太太称决明子:"这泡水喝明目降血压,比药店便宜三成!"

这样的场景在各地菜场并不鲜见,中药材摊主们往往打着"祖传秘方""农家自种"的旗号,把人参须和萝卜干摆在一起叫卖,但鲜少有人知道,这些看似普通的"食材"正在灰色地带游走。

合法经营的三道生死符

  1. 资质红线:卖中药不是卖青菜 "您这摊子要是被查,罚得比卖假药还狠!"市场监管所的小刘直言,根据《药品管理法》,但凡宣称药用功效的中药材,必须取得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,那些写着"止咳平喘""补血益气"的招牌,等于给自家脖子上套了绞索。

  2. 身份尴尬:食药难辨的模糊地带 当归炖鸡汤是药膳还是违规?三七粉当早餐调料卖行不行?关键看你怎么吆喝,去年杭州某菜场摊主把制何首乌宣传成"乌发神器",结果被认定销售毒性中药材,罚款直接让三个月房租打了水漂。

  3. 场所硬伤:菜场不是中药房 冷链运输的肉类尚需每日检疫,晒得半干的中药材在潮湿摊位能放多久?去年南京某市场因石斛发霉引发投诉,结果连累整个农产品区被临时查封,菜场通风差、虫鼠多,根本达不到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要求。

聪明人这样打"擦边球"

  1. 改口风:只谈食材不谈药效 "姐,这丹参切片泡茶比茶叶健康",绝对比"专治月经不调"安全,就像菜场里卖山药没人管,但要是敢说"补肾壮阳",立马就有麻烦。

  2. 换马甲:办食品经营许可证 把黄芪标成"八宝茶原料",将阿胶块包装成"固元膏辅料",摇身一变成为预包装食品,不过要注意,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只有89种,像附子、川乌这类毒性药材根本不在名单上。

  3. 找靠山:借药店资质分流 聪明摊主会和周边药房合作,顾客买贵价参茸时引导到正规门店交易,自己专心卖枸杞、山楂这类既能入药又属食品的"安全牌",既规避风险又不丢生意。

监管利剑已经出鞘 别以为菜场角落就能躲过检查,去年上海开展"晨曦行动",三个月端掉47个无证中药摊,没收的中药材堆满半间仓库,更要小心职业打假人,他们专盯着菜场中药材摊,一旦发现包装不合规,开口就是十倍赔偿。

老祖宗的智慧要守规矩 如今菜场中药材摊确实少了,但需求依然存在,建议想入行的新手:要么考药师证开正规药房,要么就老老实实卖普通农产品,毕竟《中医药法》刚实施那年,某地菜场摊主因卖穿山甲鳞片被判三年,这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