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好多朋友都跟我吐槽鼻子不通气、喷嚏打不停,去医院一查说是"风寒性鼻炎",其实这种病在中医眼里就是寒气入侵惹的祸,今天我就给大家扒一扒我家传的中药方子,都是爷爷辈用过的老法子,简单有效还不伤身!
风寒性鼻炎到底是个啥?
说白了就是鼻子着凉了!想想看,是不是每次吹冷风后鼻塞加重?晚上睡觉蹬被子第二天准犯病?这病专挑人虚的时候下手,典型症状就是清鼻涕像水龙头似的流,鼻子痒得像有小虫子爬,脑袋昏沉沉像顶了个盖子,西医叫过敏,中医说这是肺气不足被寒气偷袭了。
祖传药方大公开(附详细用法)
爷爷留下的药方就四味药:麻黄5g、桂枝10g、杏仁8g、炙甘草6g,别小看这四味药,可是医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的"麻黄汤"改良版,具体怎么用呢?
-
抓药窍门:去药店别说拉丁文,直接念中文名,麻黄要买蜜炙过的(炮制过温和些),桂枝选嫩枝效果好,杏仁要甜杏仁,甘草记得要蜜炙的。
-
煎药秘诀:砂锅加水淹过药材两指宽,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15分钟,倒出来分两次喝,早晚各一次,头煎最浓,二煎加点红枣枸杞当养生茶喝。
-
见效时间:一般喝两天就能感觉鼻涕变稠了,三天后喷嚏减少,要是喝完五副还没好,可能是剂量不对或者体质特殊,建议找大夫调方子。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刚开始用这个方子时也出过岔子,有个亲戚嫌中药苦,偷偷加白糖,结果咳嗽半个月!后来才知道甘草本身就有甜味,加糖会破坏药性,还有人学电视剧里猛灌药,结果半夜心慌冒冷汗——麻黄过量了!记住一天最多喝两次,饭后半小时温服。
配合外治法效果翻倍
光吃药就像打仗只派先锋队,还得有后勤支援:
- 热敷大法:毛巾泡热水拧干敷鼻梁,每天三次,每次敷到毛巾变凉,促进血液循环,鼻塞瞬间缓解。
- 穴位按摩:食指侧面来回搓迎香穴(鼻翼旁凹陷处),搓到发热为止,早起睡前各一次,坚持一周鼻子通透。
- 泡脚偏方:艾叶+生姜煮水泡脚,水位没过脚踝,泡到微微出汗,寒气顺着脚底跑光光。
防复发的生活细节
治好了不代表万事大吉,养护才是关键:
- 晨起三部曲:睁眼先揉腹36圈唤醒阳气,喝杯温水冲淡鼻腔分泌物,冷水洗脸增强耐寒力。
- 穿衣口诀:春秋天带条围巾护住颈后"大椎穴",冬天帽子口罩齐上阵,别嫌麻烦。
- 饮食禁忌:冰淇淋、冰饮料绝对禁止,海鲜羊肉少吃,多吃山药粥补脾肺。
去年邻居张阿姨鼻塞三个月,抗生素吃遍了都没用,我给她开了这个方子,搭配泡脚按摩,五天就见效,现在她见人就夸:"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灵!"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,孕妇、高血压患者慎用,小孩剂量要减半,最好找个靠谱中医把把关。
最后唠叨一句:鼻炎不是一天冻出来的,保暖工作要做足,与其生病遭罪,不如平时多晒背补充阳气,毕竟咱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"正气存内,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