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盛血燥中药方,老中医教你一招缓解皮肤瘙痒干燥难题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身上痒得像爬蚂蚁",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,很多人胳膊腿上总是抓得红彤彤一片,其实啊,这多半就是中医说的"风盛血燥"在作怪!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个千年古方,学会这几招保准让你告别抓心挠肝的难受劲儿。

先搞懂啥是"风盛血燥" 咱们老百姓常说"血燥"就是身体太干燥,但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,就像晾衣服时刮大风会把湿衣服吹干一样,人体内要是"风邪"太盛,就会把本就不足的津液吹得更厉害,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爱熬夜、吃烧烤火锅上瘾、压力大的人身上,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皮肤像蛇皮似的掉屑,晚上脱衣服时静电噼里啪啦响,抓两下就起红疹子。

祖传药方大揭秘 说到治风盛血燥,不得不提《外科正宗》里的消风散,这个700多年的老方子经过历代改良,现在用起来更方便有效,基础方就四味药:当归、生地、防风、蝉蜕,别小看这四样,它们可是黄金搭档——当归补血润燥,生地凉血滋阴,防风专门赶风邪,蝉蜕清热止痒。

现代改良版用药指南 现在中医院开方都会根据病情加减药物,比如痒得厉害会加白鲜皮、苦参;如果皮肤干燥得像鱼鳞,就添石斛、麦冬;要是上火严重,金银花、连翘就得上场,不过最神奇的要数荆芥和牛蒡子这对组合,前者像扫帚把风邪赶出去,后者帮着清热解毒,两者搭配效果翻倍。

熬药喝药有讲究 煎药最好用砂锅,冷水浸泡药材1小时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咕嘟20分钟,头煎二煎混着喝,早晚各一次,注意千万别用铁锅,不然药性全变味,喝完药别急着吃萝卜白菜,这些破气的食物会影响药效,倒是可以多吃点黑芝麻、银耳羹,帮助滋阴润燥。

外敷内调双管齐下 光靠喝药还不够,配合外洗效果更好,拿艾叶50克、花椒30克煮水,晾到40度左右泡澡擦身,每周三次,洗完别用力擦干,轻轻拍干后马上抹甘油或者凡士林锁住水分,记得洗澡水温别超过40度,热水烫着一时爽,过后更痒得更凶。

生活习惯才是根本 吃药期间千万管住嘴,火锅烧烤辣条绝对碰不得,连韭菜、春笋这些发物都要忌口,建议多喝温水,每天保证2000毫升摄入量,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,肝胆排毒时间正是养阴血的好时机,适当做做八段锦,特别是"摇头摆尾"那式,能帮助祛风邪。

不同人群用药差异 年轻人火力旺,药量可以稍重点;上岁数的长辈脾胃弱,得配点陈皮、砂仁护胃,上班族久坐的,加川芎、桂枝活血通络;家庭主妇天天洗衣做饭接触水的,加苍术、黄柏除湿,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要特别注意,必须找专业医师调整方子。

见效征兆别慌张 刚开始喝药可能会便溏,这是排湿毒的正常反应,皮肤可能出现小红点,说明药力在驱风外出,坚持喝一周,瘙痒频率就会降低,原先裂口的皮肤开始愈合,这时候千万别停药,继续巩固半个月才能断根。

预防复发有妙招 病好后每年立秋开始,用百合、莲子、枸杞煮粥当早餐,连续吃一个月养护肺阴,家里常备些菊花茶,感觉喉咙干痒就泡一杯,每周吃两次猪皮冻,补充胶原蛋白,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舒畅,焦虑烦躁最伤阴血。

就医指征要记牢 如果喝了两周药还没改善,或者出现发烧、皮疹流脓的情况,赶紧去医院查血糖和免疫系统,有些糖尿病、红斑狼疮也会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,这种时候就不能单纯祛风润燥了。

记住这个顺口溜:"防风当归打头阵,生津润燥要找地,外洗艾草加花椒,早睡早起不生气",只要对症用药,再配合生活调理,风盛血燥根本不算事儿!当然具体用药还得找正规中医师把脉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