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咽炎+脾胃虚弱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中药方子,温和又管用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邻居张大姐总跟我念叨,喉咙里像卡了鱼刺似的不舒服,吃饭没胃口还总胀气,去诊所看了说是慢性咽炎加脾胃虚弱,吃了半个月西药效果也不明显,其实这种毛病在咱们老百姓身上特别常见,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怎么用中药方子调理这个难缠的"组合病"。

为啥这两个毛病爱凑一起? 咱们中医讲究整体调理,喉咙不舒服别看是嗓子的问题,其实和脾胃关系大着呢!就像地里浇水,如果水泵(脾胃)动力不足,再干净的水源(药物)也送不到田里(咽喉),长期脾胃虚弱会导致痰湿堆积,这些黏糊糊的痰液往上返,就容易在咽喉部位形成异物感。

祖传药方大揭秘 上个月专门请教了坐堂四十年的刘老先生,他给的方子经过上百人验证,关键就在"君臣佐使"的搭配:

  1. 君药:茯苓15克(健脾利湿)+玄参12克(养阴清咽)
  2. 臣药:白术10克(增强脾胃运化)+麦冬9克(润喉生津)
  3. 佐药:陈皮6克(理气化痰)+甘草5克(调和诸药)
  4. 使药:木蝴蝶3克(修复咽喉黏膜)

这七味药看着普通,但就像炒菜讲究火候,煎药时大有门道,第一遍加水没过药材2厘米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咕嘟15分钟,倒出药汁后再添水重复一遍,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,注意一定要饭后半小时喝,免得刺激肠胃。

见效征兆要知道 一般来说连喝五天就会有变化,比如早上起来喉咙不干了,打嗝少了,坚持喝两周,你会突然发现吃米饭香了,喉咙里的小疙瘩好像变小了,但要是喝了三天就拉肚子,说明体内湿气太重,可以把茯苓换成炒薏仁15克再试试。

忌口比吃药还重要 老话说"吃药不忌嘴,郎中跑断腿",调理期间千万记住:

  1. 冰镇饮料、生冷瓜果碰都不要碰
  2. 晚饭一定要在7点前吃完
  3. 说话多的人记得随身带罗汉果含片
  4. 每晚搓热手掌捂肚脐3分钟

巩固期的小窍门 等到嗓子舒服了别急着停药,这时候该换"食疗方"接力了,推荐两个代茶饮:

  1. 山药红枣茶:怀山药片20克+红枣5颗,煮水当茶喝
  2. 百合莲子羹:鲜百合15克+去芯莲子10克,炖半小时

特别提醒:这个方子孕妇不能用,高血压患者要减半量,刚开始喝可能会放屁增多,这是排浊气的正常反应,要是喝了一周完全没效果,可能是药不对证,赶紧找专业大夫把脉调整。

最后教大家个自查小方法:每天早上起床先摸鼻梁,如果油光发亮说明体内湿热重,可以在方子里加3克黄芩;要是舌苔白厚腻,就把陈皮加到9克,调理期间保持好心情特别重要,生气会让气滞加重,等于给咽喉上了个无形的枷锁。

大家有没有试过类似的中药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调理经历,说不定你的经验正好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