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中药材交易,藏在东南亚的药香生意经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老李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图——满满当当的货车装着八角、肉桂皮,车头挂着"河内-南宁"的通行证,配文写着:"这车香料够换辆新车了",这个在中越边境倒腾药材十几年的老兵,最近又嗅到了新商机。

东盟药仓的底气 越南就像个天然中药铺,北部山区的云雾滋养着石斛、灵芝,中部高原的火山灰土种出优质茯苓,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肉桂树漫山遍野,更妙的是,这里还是通往东盟十国的黄金中转站。

在河内郊外的药材集散地,每天凌晨三点就热闹起来,戴着斗笠的阿婆们用竹篓装着晒干的茉莉花,广西来的药商举着手电筒验货,泰国采购商在旁边比划着计算器,这里的行话混着广普、越语和英语,成交价往往在几杯绿茶的工夫里敲定。

中国老板们的"南洋淘金记" 十年前来越南收砂仁的老周回忆,当年边境小镇还只有几家木楼客栈,如今满街都是挂着中文招牌的药材公司,他指着手机里的地图说:"从谅山到胡志明,沿1号公路分布着37个中药材批发市场,像串珍珠项链。"

广西凭祥做八角生意的黄老板算了一笔账:国内收购价每公斤涨到45元,而越南同品质的只要30元,加上关税优惠,运到玉林市场每吨还能赚2000元差价,不过他现在更看重越南的加工潜力,"这边人工便宜,建个初加工车间,利润能再提两成"。

跨境电商催生的新玩法 TikTok上穿奥黛的越南姑娘直播卖陈皮,抖音里中国主播带货越南肉桂粉,这种场景正在颠覆传统交易模式,在河内的某电商产业园,90后创业者阿阮带着团队开发了"药材溯源系统",扫码就能看到从种植到熏蒸处理的全流程视频。

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,2023年越南中药材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180%,其中冬虫夏草、三七等高端药材最受欢迎,不过老行家提醒,线上交易要特别注意"李鬼"——有些不良商家会把老挝产的砂仁混充越南货。

暗流涌动的风险牌 去年那波"农药残留超标"风波让不少中国客商栽了跟头,现在老李他们学聪明了,收货时必带快检仪,重点检测重金属和硫磺残留,越南农业部门最近也加强了GAP种植基地认证,但标准执行力度参差不齐仍是隐患。

物流更是让人头疼,某次台风导致谅山口岸关闭三天,让价值千万的药材困在海关仓库,现在精明的商人开始走海防港海运通道,虽然慢点但能避开陆运拥堵,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雨季发货要预留15天缓冲期,免得半路被洪水拦腰截断。

政策东风下的变局 CPTPP协定生效后,越南产中药材进入日本关税直降85%,这让河内突然冒出十几家日资汉方药企,专门收购符合"生药基准"的原料,老周发现,现在日本客户不仅看价格,更盯着有机认证和追溯体系。

最让行家兴奋的是RCEP带来的零关税红利,但机遇背后藏着门槛:某批销往韩国的黄芪因农残超标被退运,让整个行业意识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,现在越南农业部正推动"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",首批入选的安沛肉桂、富寿砂仁已经开始申请欧盟认证。

站在河内还剑湖边的中药材一条街,空气中浮动着混合香料的气息,从摆地摊的药农到开奔驰的进出口商,每个人都在这波浪潮里寻找位置,但正如老李常说的:"药材生意就像熬中药,火候不到起锅早了,容易坏汤;但要是死守老方子,迟早被时代熬干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