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白是哪位中药?揭秘白及与白蔹的药用奥秘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大家好啊,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——"二白是哪位中药?"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,其实暗藏玄机,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"二白"这个说法,但真要说清楚到底是哪两味药,可能还得琢磨一会儿,别急,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掰扯明白,顺便带你们认识两位中药界的"白衣侠客"!

"二白"到底是何方神圣?

其实啊,"二白"并不是单指某一种药材,而是中医里约定俗成的叫法,特指两味名字带"白"的中药材——白及白蔹,这俩兄弟虽然名字只差一个字,但本事可都不小,在中药界可是响当当的"黄金搭档"。

(1)白及:山野里的"创可贴"

白及这味药,老家在云贵川的深山老林里,它长得挺特别,叶子像韭菜,茎秆紫红色,最显眼的是那些白白的块根,晒干后就像姜糖一样,老辈人管它叫"白芨",其实是同音不同字,《本草纲目》里写的就是"白及"。

这玩意儿最绝的本事是止血,以前山里人砍柴割伤手,抓把白及嚼碎敷伤口,血立马就止住了,现在医院用的止血纱布,原理就跟白及的黏液差不多,它里面含有的黏液质,遇到水会膨胀成胶状,别说小伤口,就连胃溃疡出血都能治。

(2)白蔹:消炎消肿的"冷面将军"

白蔹的名字有点拗口,但其实很好记——"蔹"字下面是个"敛",正合了它收敛疮毒的特性,这药多长在荒坡草丛里,藤蔓能爬好几米,块根跟红薯似的,掰开却是白色的。

白蔹最拿手的是对付"热毒",脸上冒痘、身上长疖子,用它煮水外洗,凉飕飕的特别舒服,古代行军打仗,将士们受伤感染,就会用白蔹碾粉调醋外敷,既能消炎又能吸脓,堪称天然抗生素。

这对CP为啥这么搭?

别看白及和白蔹都是白色块根,脾气却大不相同,白及性味甘苦平,走肺胃经;白蔹则是苦辛微寒,专克火毒,一个擅长生肌止血,一个主攻清热解毒,凑一块儿就能应对各种外伤感染。

我老家有个土方子,小孩磕破膝盖,老人就会配"二白散":白及和白蔹各等份,加冰片少许,用香油调成糊,敷上后伤口凉凉的,结痂快还不留疤,现在很多中医院的金黄散、生肌玉红膏里,都藏着这对搭档的身影。

现代人怎么用好"二白"?

现在药店里买的白及、白蔹,大多是切片烘干的,挑的时候记住:白及要选半透明、指纹明显的,摸起来黏手的最好;白蔹则要断面洁白、粉性足的,要是看见发黄或有黑斑的,千万别买。

日常使用也有讲究:

  1. 口腔溃疡:白及3克研粉,早晚撒患处
  2. 痘痘红肿:白蔹5克煮水,晾凉后湿敷
  3. 胃痛反酸:白及粉冲服,能护胃黏膜
  4. 烫伤急救:二白各5克捣碎,加蛋清调敷

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两味药都有点"倔脾气",白及收敛性强,便秘的人少吃;白蔹性偏寒,脾胃虚寒的要慎用,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别自己瞎折腾。

藏在古籍里的那些事儿

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有记载:"白及主痈肿恶疮,败疽伤阴""白蔹主痈肿疽疮,散结气",李时珍还特意强调,二药合用能"生肌长肉",古代美人用白及做面膜,慈禧就用白蘞泡澡消暑,可见这二位早就是宫廷美容的宠儿。

现在科学研究也厉害,发现白及含大量甘露聚糖,促进伤口愈合;白蔹里的甾体皂苷,抗菌效果比青霉素还猛,不过咱老百姓用不着记这些化学成分,记住它们是"外伤消防员"就行!

小心别踩这些坑!

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会用伪品冒充:

  • 伪白及:常混入"水白及"(形似但无黏性)
  • 假白蔹:多为"猫爪草"干燥品 记住正品特征:白及断面有银白色维管束花纹,白蔹闻着有股淡淡的草腥气,买的时候掐一点尝,白及粘牙,白蔹麻舌头,这才是真的!

说到底啊,"二白"这对搭档就像是中药界的"黑白无常",专门收拾各种疮疡肿痛,下次再听见谁说"二白",你可别再懵圈啦!不过具体用药还是得听医生的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,今天就唠到这儿,希望这些干货能帮你涨知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