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聊养生,十句里有八句都离不开"中药调理",作为在药房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药师,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家家户户都可能用到的中药饮片,别看现在药店里摆着各种精致包装,其实拆开来看都是些晒干切片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贝。
根茎类饮片——藏在土里的养生密码 要说最常见的中药饮片,根茎类绝对排前三名,像人参、黄芪、当归这些明星选手,随便抓个中老年都能说上两句,不过您可别小看这些"土疙瘩",人家可是实打实的药膳界扛把子。
人参切片算是贵妇级养生品了,东北老参农常说"七两为参,三两为草",五年以上的林下山参切片泡水,那股子甘苦回甜的劲儿确实独特,不过咱们普通人家用党参代替也不错,炖鸡汤时丢几片,既能补气又不心疼钱包。
黄芪这玩意儿可有意思了,广东人煲汤必放,北方人泡水当茶,您要是容易感冒出汗,拿它煮水喝准没错,记得挑切得均匀透亮的斜切片,太白的可能熏过硫,带点自然黄才正宗。
当归简直是妇科圣品,四物汤里缺它可不灵,不过新挖的当归带着泥土腥气,得经过"发汗"处理才能切片,您要是买来炖羊肉,记得提前用温水泡半小时,不然那股子生涩味能齁嗓子。
果实种子类——藏在果壳里的大智慧 这类饮片最有意思的就是它们的"前世今生",像枸杞子这种红艳艳的小果子,晾晒后居然能存三年不坏,宁夏的头茬枸杞最好,您捏起来粘手的准是染过色的,真正自然晒干的反而有点发皱。
酸枣仁治失眠是祖传秘方,不过您可得睁大眼睛挑,真正的酸枣核是扁扁的,药店里掺着理枣仁(鼠李科植物)的可不少,睡前抓一小把捣碎煮水,比吃安眠药强多了。
决明子这黑小子最皮实,炒熟了当茶喝能明目降压,不过它性寒,肠胃不好的千万别跟风,我见过有人拿它装枕头,说是能治颈椎病,这说法您听听就好。
花叶类——草木精华的浓缩 茉莉花茶人人都爱,可您知道入药的茉莉花要在凌晨含苞时采收吗?福建的伏茉莉最地道,泡出来的茶既有花香又不带苦涩,不过体虚的人少喝,这花性子有点"冷"。
荷叶这东西浑身是宝,但入药的必须是6月前采摘的嫩荷叶,您看药店里那些绿莹莹的圆片,其实是机器滚筒烘干的,传统做法要放在竹匾里阴干,这样才能保住清暑利湿的药性。
艾叶估计每家都有,端午挂门前那是习俗,但要入药还得用陈艾,新采的艾叶火气太旺,我媳妇坐月子那会儿,婆婆专门找乡下收了三年陈的艾绒,用来泡脚祛寒气效果杠杠的。
矿物贝壳类——石头也能治病 别以为只有植物能入药,龙骨、牡蛎这些"硬家伙"照样是宝贝,真正的生龙骨得是埋在地底的哺乳动物化石,现在市面上九成都是大象骨头冒充的,您要是买回家煎药,记得先煎半小时,不然那股子腥味能把人熏晕。
珍珠母贝可别跟珠宝行的珍珠混为一谈,药用的都是三角帆蚌的贝壳,这玩意儿平肝潜阳最拿手,高血压患者拿来煮粥正合适,不过得现用现磨粉,放久了有效成分就挥发了。
树皮类——老树身上的"盔甲" 肉桂和桂皮这对表兄弟最容易混淆,药店里卖的是肉桂,表皮细腻油多;菜市场卖的是桂皮,厚而粗糙,您要是宫寒痛经,非得用越南清化产的紫油桂,那辛香味道才够冲。
杜仲这树皮有个绝活,折断时会出胶丝,陕西汉中产的道地杜仲,泡酒治腰疼是一绝,不过这树皮得趁新鲜时候刮,晾干后容易脆裂,您要是看见药店里有大片完整的,那肯定是好货。
动物类——特殊存在有讲究 鹿茸片绝对是土豪专属,梅花鹿茸要比马鹿茸金贵三倍,不过现在多数都是养殖的,您要是看到颜色雪白透亮的,八成打过漂白剂,真正自然的鹿茸应该是灰白色带细绒毛。
土鳖虫这名字听着吓人,其实是雌虫干燥体,跌打损伤时配上自然铜研末吞服,接骨如神,不过这虫子有股子腐臭味,药店都得密封存放,不然整个柜台都没法待。
其他特色品种——各显神通 像阿胶这种驴皮熬制的固体胶,冬天进补最合适,山东东阿产的道地阿胶,敲碎后断面光滑如琥珀,不过现在假货泛滥,您得对着光看看有没有"琥珀纹",假的通常浑浊不透亮。
冬虫夏草这稀罕物,现在基本都是人工培育的了,真正的野生虫草腹足明显,有股淡淡的菌香,您要是花大价钱买了,泡水后虫体变膨大才是真货,否则可能就是亚香棒虫草冒充的。
说到底,中药饮片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兵器,单用有单用的路数,配伍有配伍的讲究,您要是上火长痘,金银花配甘草就行;若是手脚冰凉,当归生姜茶最管用,不过最关键的是得对症,建议第一次使用还是找大夫把把关,毕竟每个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