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板,你这柜台里黑乎乎的东西真是阿魏?"我蹲在中药铺前,指着那块像沥青一样的药材满脸怀疑,老中医笑着掰下一小块,顿时空气里弥漫开一股说不清是臭还是香的气味:"这可是货真价实的'臭黄金'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写着呢!"
藏在丝绸之路里的"液体黄金"
谁能想到这种看着恶心的药材,竟是古丝路商队争相携带的珍宝?传说张骞出使西域时,在费尔干纳盆地发现牧民常用一种树脂治疗胃病,这种从伞形科植物茎秆流出的膏脂,遇光变硬如石头,却能治顽疾,被商人视为"行走的药房"。
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医典里,阿魏常与麝香、牛黄并列为"三宝",古人用骆驼皮包裹这种特殊药材,既能防臭味外泄,又能防潮变质,有趣的是,当年马可·波罗带回欧洲的阿魏,还曾被当作香料添加到葡萄酒中。
老中医不传的用药秘诀
别看阿魏其貌不扬,却是调理肠胃的高手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术后腹胀如鼓,医院开的西药效果平平,老中医开了剂含阿魏的方子,不过指甲盖大小的量,配着山楂、神曲煎服,三天就见效,这味药就像肠道清道夫,专克积食不化。
对付蛔虫也有绝招,小时候见爷爷用阿魏拌米糊摊成饼,故意放在厨房角落,第二天总能看到蚯蚓状的小虫爬过的痕迹——原来虫子也抵不住这特殊气味的诱惑,现在想想,这土法子比吃打虫药温和多了。
最神奇的是祛痰功效,有次采访老艺人,他掏出个铁盒装的黑色膏体:"唱戏前含米粒大的阿魏,嗓子立马清爽。"后来查资料才知,这味药能化解浓痰,连《红楼梦》里都写过用它给贾母配止咳丸。
现代人该知道的使用禁忌
别看阿魏本事大,用错地方反而添乱,三年前表姐听信偏方,直接嚼服阿魏治便秘,结果半夜胃酸倒流苦不堪言,其实这味药必须经过炮制,要么醋炙减毒,要么用豆腐同煮去腥,生用就像喝汽油般刺激。
孕妇更要躲远点,村里有个媳妇怀孕呕吐,婆婆翻出祖传阿魏想止吐,幸亏及时拦住,这味药活血化瘀的劲儿太猛,古籍早有警示"孕妇忌服",现在药店都会在说明书上印着红字提醒。
保存也是个技术活,见过药铺把阿魏封在陶罐里,裹上厚厚的棉纸,还得定期晒太阳,要是受潮发霉,不仅药效全无,还会滋生毒素,建议普通家庭少量购买,冷藏保存更稳妥。
真假辨别有窍门
市场上掺假的阿魏不少,学会这几招保准不吃亏:正品断面像松香般晶莹,假货多是树脂混合;真品遇热会变软,假冒的始终硬邦邦;最关键的是气味,好的阿魏初闻臭似蒜头,细嗅带着当归般的药香,劣质品只有刺鼻恶臭。
有次在旅游区见摊贩卖"天然阿魏",价格低得离谱,拿起来一捏就碎,碎片还掉色染黑手指——真正的好阿魏应该越陈越亮,颜色乌黑发亮才对,后来咨询行家才知道,那是用沥青掺树胶做的假。
厨房里的养生新玩法
别以为阿魏只能入药,懂行的厨师会用它炖牛肉,两广地区有种秘制卤水,加微量阿魏能去腥增香,试过在红烧肉里放米粒大小,肥肉入口即化还不腻,汤汁带着淡淡药香,不过千万控制用量,多了整锅菜都得倒掉。
最近还流行阿魏茶包,搭配陈皮、麦芽泡水,刚开始喝觉得像马厩味道,喝几次竟上瘾,特别适合吃完火锅后刮油,据说还能预防口腔溃疡,不过我总觉得这味道像在喝中草药鸡尾酒,接受度因人而异。
从丝绸之路到现代实验室,这团黑乎乎的树脂见证着中医药的智慧,虽然外形不够讨喜,但用对了就是治病救人的宝贝,下次经过中药店,不妨问问柜员有没有正宗阿魏,说不定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