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湖北的深山老林里,藏着不少既能入药又能当零嘴的神奇果子,这些土生土长的"中药果子",有的能疏肝理气,有的专治老寒腿,还有的泡水喝比奶茶还养生,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藏在荆楚大地里的宝藏果实,看看你小时候有没有在山里摘过这些"天然药片"?
枳壳:千年"破气王"竟是湖北地道药材
走在湖北幕阜山区的村落里,总能看到家家户户晾晒着金黄色的圆片,这种带着独特香气的果子叫枳壳,可是中医眼里的"疏肝理气高手",老药农说:"生气胸闷了摘两个枳壳泡茶,比吃顺气丸还管用!"
别看现在枳壳是正经药材,它原本可是野果子,北宋《本草图经》里就记载:"枳壳以商州者为佳",这里说的商州就包括现在的湖北通城、崇阳等地,当地人把没成熟的青枳壳切片晒干,给孕妇炖汤喝能缓解孕吐;陈年的老枳壳掰碎煮水,专治老人便秘,最绝的是枳壳蜂蜜饮:新鲜枳壳切薄片,浇上蜂糖腌制半个月,喉咙痛时含一片,比润喉糖还灵!
吴茱萸:冬天泡脚加一把,老寒腿不再怕
"端午采茱萸,冬至泡药酒",在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寨子里,房前屋后都种着绿油油的吴茱萸,这种外表像花椒的小红果,可是暖身驱寒的宝贝,村里八十岁的张婆婆透露:"每年冬至前,我都要摘两斤吴茱萸泡白酒,过年时拿出来擦关节,风湿痛好多了!"
中医说吴茱萸能温中散寒,特别适合湖北这种湿冷气候,当地人把吴茱萸捣碎装布袋,放在衣柜里防虫;煮羊肉汤时放几颗,暖胃又去膻,最妙的是用吴茱萸泡脚:抓一把煮开后兑温水,泡到脚底发红,整个冬天手脚都不冷,不过要记住,孕妇和上火体质的人可不敢乱用。
栀子:夏天摘的"黄宝石",专治熬夜脸
"五月栀子白如雪",在湖北黄冈的大别山区,每到端午节前后,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栀子花,等到秋天结成铜钱大的黄果子,就是有名的山栀子,这种苦兮兮的果子可是清热泻火的高手,武汉的老字号药店里,总有人买栀子配菊花茶。
老中医教了个妙招:栀子捣碎敷面膜,专治熬夜长的痘,不过更常见的是拿它煮薏米水,加点冰糖冰镇后喝,比凉茶还解暑,有次在罗田县遇到位卖栀子的阿婆,她教我认成熟果子:"捏起来发软的才是好药材,硬邦邦的还没到时候呢!"
银杏果:白果炖鸡香半条街,但千万别生吃!
"银香树结银蛋蛋",在湖北随州的古银杏村里,千年银杏树落下的白果可是稀罕物,不过要记住:白果虽补,生吃会中毒!得用开水烫过再炖汤,当地有道名菜叫"白果炖土鸡",奶白色的汤汁飘着银杏的清香,整条街都闻得到。
老人们说白果要"吃熟不吃生",最常见的是烤白果:用炭火煨到外壳爆裂,露出翠绿的果仁,趁热吃止咳平喘,不过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白果煮糖水,加雪梨和银耳,滋阴润肺效果翻倍,但切记每天最多吃10颗,不然舌头麻三天!
乌梅:小时候偷摘的酸果子,原来是中药界的"急救包"
记得小时候在湖北老家,总爱摘邻居家院子里的青梅,后来才知道这酸倒牙的果子晒干后就是乌梅,中医用来治拉肚子、止呕吐,有年夏天在荆州旅游晒伤了,当地人教我用乌梅煮水捈伤口,果然两天就不疼了。
最经典的搭配是乌梅汤:乌梅+山楂+甘草+冰糖,煮出来的酸梅汤比饮料健康百倍,现在超市卖的"酸梅晶"原料表里准有乌梅,不过要认准湖北产的才够味,老师傅说:"正宗的乌梅要烟熏三个月,外皮皱得像老太太的脸才算合格。"
金樱子:山里的"糖罐子",补肾效果赛枸杞
在湖北丹江口的库区边上,长满带刺的藤蔓,秋天结出灯笼似的金樱子,这种浑身是刺的果子掰开后却是甜滋滋的果肉,老辈人叫它"糖罐子",其实人家正经是个补肾药,《本草纲目》里写着能"固精秘气"。
当地人喜欢用金樱子泡酒,深秋摘回来洗净晾干,浸在40度的粮食酒里,过年时拿出来喝,据说腰腿无力的人喝了特别见效,不过现在年轻人更爱拿它煮糖水,剥开硬壳后里面的籽像小石榴,煮出来的糖水自带果香,比奶茶店的珍珠奶茶健康多了。
野山楂:山上的"红玛瑙",消食片不如它天然
"七月杨梅八月楂",湖北神农架的野山楂个头不大,红得透亮,小时候肚子胀不消化,奶奶就摘几颗野山楂熬水,酸得直冒口水却特别管用,现在才知道这不起眼的小红果是天然消食片,中医说它能"化饮食积滞"。
最地道的做法是糖霜山楂:野山楂去核压成泥,加麦芽糖熬到拉丝,裹上白砂糖,做好的糖葫芦比街上买的更扎实,咬下去还能吃到山楂籽,不过要提醒各位,胃酸过多的人可别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