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这黑乎乎的小颗粒是什么啊?" 小时候每次看到奶奶熬粥总要放几粒奇怪的东西,总被我嫌弃得像在喝中药,直到去年体检查出湿气重,老中医开的药膳方子里又见到这熟悉的身影——原来它有个正式名字叫"茨实",更是药食同源的养生高手!
藏在粥里的千年养生智慧
要说茨实的来历可真不简单,人家可是《黄帝内经》里的"常客",古时候穷苦人家舍不得吃肉,全靠这小东西健脾祛湿,你瞧它三角帆一样的外形,活脱脱就是自然界设计的"吸湿器",老辈人说"一碗茨实粥,胜过参茸汤"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前阵子我特意买了包茨实煮着吃,刚入口确实带点涩味,但神奇的是,配上山药红枣炖半小时,整锅粥变得绵密软糯,那股特有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,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广东人煲糖水总爱放几粒,确实是越煮越香甜。
现代人的隐形养生神器
别看茨实不起眼,营养成分可一点不含糊,每100克就含有15克膳食纤维,比燕麦还高出一倍!更厉害的是它的双重去湿功效,既能赶走体内滞留的"废水",又能给脾胃穿上"防弹衣",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天天吹空调、久坐不动的上班族。
上周同事小王满脸爆痘,我随手抓了把茨实让她煮水喝,才三天功夫,她脸上的油光就少了一大截,还说意外发现这"黑色珍珠"泡发后晶莹剔透,加在酸奶里特别有嚼劲,现在我们办公室都流行用保温杯泡茨实,比喝奶茶健康多了。
厨房小白也能玩转的花样吃法
要说茨实的百搭属性,简直堪称食材界的"万金油",最经典的当属茨实糯米鸡,记得要把提前泡发的茨实塞进鸡肚子里,这样蒸出来的肉才带着谷物的甜香,怕麻烦的话,直接煮茨实八宝粥也足够惊艳——关键是要在快出锅前撒上一把,这样才能保持脆生生的口感。
最近迷上了用破壁机做茨实糊,配比很简单:2勺茨实+1根胡萝卜+半块南瓜,加点冰糖打碎,乳黄色的糊糊带着自然的甘甜,连挑食的小孩都能喝两大碗,悄悄说,这可比奶茶店的芋泥波波健康多了!
这些人吃错反伤身
虽说茨实好处多多,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,前几天邻居王叔便秘严重,听说茨实能通便,结果猛吃了半个月反而腹胀难受,其实茨实更适合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的湿热体质,如果是干巴巴的燥热体质,建议搭配银耳雪梨一起吃。
孕妇和产后妈妈要特别注意,茨实收敛性强,月子期间每天吃超过20粒可能会影响恶露排出,最好咨询过中医师再决定怎么吃,毕竟咱们养生也要讲究科学嘛。
现在每次经过药材铺,总会不自觉多看两眼那些不起眼的小黑粒,谁能想到这低调的小东西,居然承载着千年的养生智慧?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,不如学学老祖宗的智慧,从一碗温暖的茨实粥开始,说不定哪天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气色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