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秋天拉肚子能不能喝藿香正气水?""孩子拉了三天吃益生菌没用怎么办?"看着大家被秋季腹泻折腾得焦头烂额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调理妙招,作为一个被中药救过急的过来人,真心建议收藏这篇干货!
为啥秋天特别容易拉肚子? 前阵子带娃去公园,发现家长们都在讨论"换季病",其实秋天腹泻高发真不是巧合——夏秋交替时,早晚温差能差十几度,稍微吹个风就着凉,再加上暑气未消,冰箱冷饮没断过,冷热交替最伤肠胃,更别说中秋前后月饼糕点吃多了,大人小孩都容易积食。
我邻居张姐就是典型例子,前几天贪凉吃了半块冰西瓜,半夜就开始跑厕所,西医说是肠道菌群失调,开了益生菌效果却不明显,后来用艾叶煮水泡脚,配合焦米汤喝了两天,居然真的止住了,所以说啊,老祖宗说的"寒从脚起"真不是吓唬人的。
中药调理讲究"对症下药" 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想到黄连素,其实中医更看重辨证施治,我整理了三种常见情况,大家对照看看:
-
受凉型(大便清稀如水) 特征:肚子咕噜响,怕冷手脚凉,舌苔白 土方法:生姜三片+红糖煮水,趁热小口喝 升级版:藿香正气液(注意是不含酒精的剂型)搭配丁桂儿脐贴
-
积食型(酸臭大便带未消化食物) 特征:口臭打嗝,肚子胀得像小鼓,舌苔厚腻 家庭偏方:炒山楂煮水(记得加冰糖哄孩子喝) 经典方剂:保和丸(药店能买到中成药)
-
脾虚型(反复拉肚子,吃点凉的就发作) 特征:面色发黄,吃饭不香,容易累 食疗方:山药小米粥(山药要碾成泥才有效) 调养方:参苓白术散(适合长期体弱多病者)
厨房里的中药宝库 别以为中药都得煎锅熬,我家厨房常备这些"隐形药材":
- 焦米汤:锅烧热放米炒焦,煮水喝(专治拉稀脱水)
- 苹果泥:蒸熟的苹果打成果酱(果胶吸附毒素超管用)
- 胡萝卜粥:胡萝卜切碎熬粥(补充电解质还护胃)
上次我妈旅游回来水土不服,我就是用这三样轮流伺候,她边喝边吐槽:"这不都是家常便饭吗?"结果第二天就能正常逛景点了。
防患于未然的小窍门 说个真实案例:同事家宝宝每年入秋必腹泻,今年提前两周用艾叶水泡澡,现在活蹦乱跳的,预防关键就在"温养脾胃"四个字: √ 晨起喝杯温水(别喝凉白开) √ 睡前按摩足三里(膝盖下三寸的位置) √ 衣柜常备马甲(护好肚脐眼)
特别提醒:如果出现发烧超过38.5℃、大便带血、每天拉十次以上,千万别硬扛,及时去医院!去年小区有个孩子耽误治疗转成肠炎,可把全家急坏了。
写在最后:这些年见过太多人把中药当仙丹,也有把西药当毒药的,其实中西医各有所长,就像筷子和刀叉,顺手最重要,建议大家家里常备个玻璃罐装点陈皮、山楂、薏仁,关键时刻能顶大用,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真不该让它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