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肝区隐隐作痛三年多,西药吃了一箩筐,没想到几块钱的野草煮水喝仨月,指标全正常了!"上周回老家探亲,隔壁王婶拉着我絮叨半天,她儿子当年查出乙肝时,婆媳俩抱着化验单在县医院门口哭得昏天黑地,谁承想最后竟是靠山里挖的蒲公英救了急。
要说这病毒性乙肝啊,可真是磨人的慢性病,西医说这病要终身服药,吓得患者们天天盯着肝功能指标过日子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药匣子里,真藏着不少调理妙方,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说说,那些藏在深山里的治肝宝贝。
先讲讲我表叔的故事,十年前工地体检查出大三阳,老板当天就把他辞退了,那会儿他整天蔫头耷脑,直到有次摔伤腿去镇卫生院换药,老中医看着他泛黄的眼珠子直叹气:"年轻人别死心眼,试试鱼腥草炖瘦肉吧",刚开始还不信,连着喝了两个月,恶心呕吐的症状居然轻了,再去查病毒量,好家伙,直接降到检测线以下!
这里头大有门道,鱼腥草可不是普通的野菜,《本草纲目》早记载它"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",现代研究更发现,这不起眼的草含有槲皮素、挥发油,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,做法也简单:鲜鱼腥草50克(干品减半),加红枣5颗、瘦猪肉100克,隔水炖2小时,每周3次,特别提醒,体质虚寒的老胃病患者要慎用。
再说个更常见的——赶黄草,云贵山区的肝病患者基本都认得这味神草,去年带客户去贵州考察,当地向导老杨指着崖边一丛绿叶白花的植物说:"这就是赶黄草,祖辈用来退黄疸的",新鲜叶子揉碎了敷在眼周,半小时后眼白发黄的情况就能改善,不过最管用的还是泡酒:取鲜赶黄草200克,50度以上白酒1.5升,密封浸泡7天后每晚喝1小盅,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,喝多了容易口干舌燥。
说到护肝,五味子绝对是个宝藏,东北的刘大爷靠它成功摘掉了"乙肝携带者"的帽子,具体方法很简单:北五味子20克捣碎,加冰糖30克,沸水冲泡代茶饮,这酸酸甜甜的滋味不仅能降低转氨酶,还能修复受损肝细胞,现在药店卖的护肝片,很多都添加了五味子提取物。
最近网上热传的"茵陈红枣茶"倒是值得说道说道,邻居家读大学的姑娘暑假回来,拎着大包茵陈说是同学从宁夏寄的,这丫头聪明,把晒干的茵陈和红枣按3:1比例煮水,每天当饮料喝,开学前检查,原本偏高的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,不过要提醒的是,茵陈性寒,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搭配生姜片一起煮。
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蒲公英,这东西在北方田间地头到处都是,春天采嫩叶凉拌能败火,殊不知它的根才是护肝利器,我同事老张头连续三个月用蒲公英根煮水当咖啡喝,最近复查发现表面抗原转阴了,做法是取干燥根茎15克,开水焖泡20分钟,每天2次,但切记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腹泻,最好搭配枸杞中和寒性。
说了这么多偏方,必须强调三点:第一,所有药材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;第二,定期复查比盲目进补更重要;第三,保持心情舒畅胜过十副良药,就像省中医院的李教授常说的:"养肝如养树,既要修枝剪叶,更要阳光雨露。"
最后分享个实用小窍门:春季采新鲜的垂盆草榨汁,兑蜂蜜调匀,每天早晚空腹喝100ml,这个法子在江浙民间流传百年,对急性肝炎引起的黄疸特效,不过现在正是寒冬,大家可以先收藏起来,等开春再试,总之啊,与其盯着化验单发愁,不如巧用大自然的馈赠,说不定哪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