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,今天想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那个让无数女性头疼的问题——巧克力囊肿,作为曾经被痛经折磨到脸色发白、试过各种方法的"老病号",我太懂你们在B超单前手足无措的感受了,这些年边调养边查资料,发现很多姐妹都在悄悄尝试中药调理,今天就把我压箱底的研究心得分享出来。
其实咱们这个病在中医眼里根本不是"囊肿"那么简单,老中医总说这是"瘀血遇寒则凝",就像冬天里的冰块卡在花园水管里,水流不畅才会憋出包,记得三年前我在省中医院把脉时,老先生盯着舌头直摇头:"舌暗紫还有齿痕,这是血瘀加脾虚啊!"当时开的药方里就有咱们常听说的那些草药。
要说真正有用的偏方,桂枝茯苓丸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,这方子传了上千年,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煎药时厨房飘着的奇怪香味,桃仁像小舟一样破开血块,丹皮凉凉地给子宫降火,加上活血的赤芍和温补的桂枝,喝上半个月,原本疼得打滚的那几天竟然能起床遛弯了,不过这方子偏猛,胃不好的姐妹要搭着粥喝才行。
有个贵州的姐妹跟我分享过她们当地的土方子,用重楼磨粉掺蜂蜜吞服,这玩意确实厉害,才两周就感觉腰酸减轻了,但吃到一个月时半夜盗汗,吓得赶紧停了,后来才明白重楼是味猛药,现在经过改良的配方都会搭配甘草来调和药性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艾灸疗法,去年冬天在闺蜜家体验了次肚脐灸,当艾烟袅袅升起时,那种从小腹深处涌上来的暖流,比喝多少姜茶都舒服,现在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地熏穴位,配合每天泡脚时按揉三阴交,连手脚冰凉的毛病都好转了。
不过咱得说实话,这些法子见效都不比吃激素快,我吃了三个月中药才看见CA125指标往下掉,期间还忌口忌得眼红,牛肉羊肉碰都不敢碰,连最爱的冰淇淋都戒了,现在闻到奶油味还会条件反射地肚子疼,但看着每次复查囊肿慢慢变小,这种煎熬也算值得。
最近加了个病友群,发现好多姐妹都在用当归煮鸡蛋,每天早上小火焖半小时,把汤汁喝得一滴不剩,坚持半年的姐姐说经期终于不用靠止痛药睡觉了,虽然囊肿没消但生活质量提高不少,看来补血真的是咱们这种人的终身课题。
重要提醒:千万别自己当大夫!我之前瞎配药吃出腹泻,还是正规中医馆的医师给我调整了方子,现在每次复诊都老老实实带齐化验单,让医生根据体质变化调方,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,有人适合温补有人需要清热,乱吃药可能适得其反。
最后说说心态调整吧,这病七分靠养三分靠治,自从我开始练八段锦,跟着视频每天早晨打一套,发现经前综合征都变轻了,公园里那些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说得对,气血通畅了,身子骨自然就顺了。
姐妹们如果正在被这个问题困扰,记住咱们不是孤军奋战,多和病友交流经验,定期做检查,该手术时就别硬扛着,希望这些踩过坑的经验能给你们指条明路,祝大家都能早日找回轻松自在的好气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