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咱家腌咸菜的蒜头怎么变中药了?"上次陪老妈去中药店,她盯着药戥子里的小蒜瓣直犯嘀咕,老中医笑着解释:"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不过叫薤白(xiè bái)",原来中药材里藏着这么多"蒜精亲戚",今天咱们就来盘盘这些容易看走眼的"蒜系"中药。
【第一宗:薤白——心脑血管的守护者】 刚挖出来的薤白活脱脱就是迷你版蒜头,不过人家可是正经百合科植物,您仔细瞧,它底部还拖着细长的根须,晒干后表面皱巴巴的像老头脸,在中药铺里常能看见两种形态:留着小辫子的鲜货,还有剪掉根须的干货片,别看它个头不大,却是治疗胸痹心痛的要药,《金匮要略》里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就靠它疏通心血管。
【第二宗:独头蒜——厨房里的冒名顶替者】 说到最像蒜的"假中药",当属这种不分瓣的圆滚滚独头蒜,有些偏方确实会用到它,比如外敷消肿毒时,但内服可要分清楚,真正的药用蒜是紫皮独头的才够劲,而菜市场卖的多是白皮食用蒜,去年邻居张婶把腌糖蒜的瓶子当成药酒泡,喝了一口酸得直咧嘴,闹了个大笑话。
【第三宗:半夏——戴着帽子的毒蘑菇】 这货绝对是中药界的"伪装大师"!尤其是生半夏,圆溜溜的小白球顶着个偏心的芽尖,活脱脱像长了绿帽的蒜瓣,不过千万别被它的萌样骗了,生品含有刺激性毒素,必须用甘草、明矾水泡制过才能入药,记得有次见学徒偷啃半夏,辣得满院子找水喝,从此见到半夏都绕道走。
【第四宗:天南星——带麻点的蒜头兄弟】 要说最像蒜的块茎,非天南星莫属,它表面布满针尖大的麻点,新鲜时掰开能拉出黏液丝,不过这货毒性比半夏还猛,必须用生姜汁反复浸泡解毒,老药工教了我个土法子:正宗天南星嚼着发麻,要是甜丝丝的准是掺了红薯冒充的假货。
【第五宗:山慈菇——长毛的蒜头亲戚】 别被这个名字骗了,这货和香菇八竿子打不着,干燥后的山慈菇表皮布满细皱纹,像裹着层蛛网,新挖的倒是白白嫩嫩像剥了皮的蒜柱,它最拿手的是化解痈疽肿痛,村里老人常用鲜品捣碎敷淋巴结核,说是"以毒攻毒",不过孕妇可得躲远点,这药性子烈着呢。
说了这么多"蒜样子",其实鉴别起来有窍门:真药材多半带着泥土腥气,摸起来粘手或粉性足;而食用蒜通常辛辣味更冲,去年帮表弟抓药就碰上茬子,药房错把水半夏当半夏抓,幸亏老师傅尝出甜味及时拦下,所以大家买药时千万留个心眼,特别是这些长相相似的药材。
最后唠叨一句:就算长得再像蒜,这些药材也不能随便往菜里加,前年王大爷听说生半夏能治咳嗽,结果煮汤时放多了,喝得舌头发麻送医院,咱们寻常百姓还是老老实实按方抓药,要让这些"蒜头将军"发挥正经本领,还得听老中医的调遣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