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州药企豪掷千金收野药,那山里的宝贝咋就成了香饽饽?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啊,药圈儿里可有个大新闻!毫州那家老药厂突然搞了个大动作——直接包圆了周边好几个山头的野生中药材,您瞅现在这年月,连山里的野草都成了抢手货,这事儿到底咋回事?咱今儿个就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。

先说这毫州药厂,那可是百年老招牌,早年间靠着古法炮制丸药起家,车间里至今还摆着铜锅铁铲,这两年眼看着同行都玩起了现代化流水线,他们倒好,突然转头扎进深山老林,听说上个月直接跟二十里铺的王掌柜签了五年合约,把人家祖传的野山参采挖权都包圆了。

您可能要问了:这野药跟大棚种的有啥区别?嘿,这里面学问大了!就拿野菊花来说,大棚里种的虽然胖嘟嘟,但真要熬药膳,老中医还是认山沟沟里自然长的,那些个野生药材在石头缝里自己找食吃,吸天地灵气,药效比种植的强了好几倍,就像咱们炖肉放香料,野生花椒和菜市场买的,那香味完全不是一个档次。

不过这事儿可不止是药效讲究,前些日子跟药厂采购科的小刘喝酒,他漏了句实话:"现在城里人认准了'纯天然',超市货架上摆个'野生'标签,价格能翻三倍!"您看各大电商平台,但凡带"野"字的药材,月销量都够装满一辆大卡车,连带着山里采药的老把式都成了香饽饽。

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张家沟的赵老头,这老爷子六十多了还天天往鹰嘴崖跑,以前挖了草药得挑到镇上赶集,现在还没出山沟呢,手机就收到药厂的收货短信,前些天他挖着棵几十年的七叶一枝花,愣是卖了台冰箱钱,村里人眼红得不行,纷纷跟着进山寻宝,连十几岁的娃都扛着小锄头去挖柴胡根。

可这事儿也藏着隐患,您想啊,漫山遍野的采伐,那可不是可持续的买卖,去年后山的黄精就被挖绝了种,今年新长出来的还没手指头粗,药厂现在也开始头疼,收购价涨了三成还是收不上来货,听说他们正琢磨着搞"野生抚育",就是在采过的地方补种苗子,再派技术员指导药农养护。

最逗的是城里那些养生达人,听说野药好,组团开着越野车往山里钻,前阵子还有个直播团队在悬崖边挖灵芝,差点没把120都招来,现在药厂门口常有陌生人溜达,见着穿布鞋戴草帽的老乡就问:"大哥,知道哪能采到野三七不?"

眼下这行当越来越热闹,连保险公司都推出了"采药意外险",药厂食堂的大师傅说,最近总有人拿着疑似毒蘑菇的东西来打听能不能入药,更有意思的是,山脚下开了家"野药主题火锅店",菜单上赫然写着"野生当归藤汤锅",也不知道真假名儿。

这事儿发展到如今,倒让人想起二十年前毫州药市的盛况,当年满大街都是扛着麻袋卖草药的山民,如今风水轮流转,反倒是药厂开始满山贴"收购启事",不过这次玩的是生态牌、稀缺牌,说到底还是老百姓越来越讲究养生的那点心思在作怪。

看着药厂仓库里堆成小山的野生药材,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忧,要我说啊,这山里的宝贝就像银行存款,光取不出迟早要透支,但愿这些百年老厂既能赚着钞票,也能护着青山,别让子孙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野山参标本喽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