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又响起来了,每次换季总有人中招感冒,这时候老祖宗留下的解表发汗方子就派上用场了,作为研究中医养生多年的爱好者,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份实用的发汗中药清单,都是经过历代医家验证的经典药材,建议收藏备用!
厨房里的发汗高手——生姜 要说最接地气的发汗药,当属咱们厨房里天天见的生姜,别看它普通,驱寒发汗的本事可不小,记得小时候着凉了,奶奶总会煮碗姜糖水,辣得冒汗后果然浑身舒坦,中医说它能"温中止呕,解表散寒",特别适合淋雨受凉后的应急处理,不过要提醒胃溃疡的朋友,姜片别泡太浓,浅浅喝一层汗就行。
麻黄:千年解表将军 这味药可算是中药界的"急先锋",张仲景的麻黄汤里它就唱主角,还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中医院开的防流感香囊里就有麻黄粉,它特别擅长打开毛孔发汗,但力度比较猛,现在更多时候会搭配杏仁、甘草来调和药性,体虚的朋友要慎用,就像武火炒菜容易糊锅,得掌握好火候。
桂枝的温柔发汗法 如果说麻黄是彪悍的北方汉子,桂枝就是婉约的江南女子,这枝桠能发汗又不伤正气,特别适合老人小孩,我邻居王奶奶每到冬天就泡桂枝红枣茶,她说喝了手脚不冰凉,还能微微出层小汗特别舒服,配伍白芍效果更好,这对CP能调节体温又不燥热。
紫苏的全能表现 上次去火锅店看到鲜紫苏叶,突然想起它也是解表妙药,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草本,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缓解胸闷恶心,记得去年出差水土不服,当地药店推荐的藿香正气水里就有紫苏成分,最方便的是可以直接用叶子煮水,加几颗冰糖,喝下去从喉咙到胃都暖暖的。
防风不止防风 别被名字骗了,这味药其实是"祛风界"的多面手,它能防御外邪入侵,又能缓解关节酸痛,我们办公室小刘每逢变天就关节疼,自从每天泡防风茶后好多了,有趣的是,它和黄芪、白术搭档(玉屏风散)还能增强免疫力,简直是体质虚弱者的防护盾。
香薷饮的夏日魔法 三伏天贪凉吃多了冰西瓜怎么办?这时候该轮到香薷登场了,它被称为"夏月麻黄",专门对付暑湿感冒,去年暑假带儿子去水上乐园玩,回来头晕恶心,老中医开的香薷扁豆汤喝完立刻见效,配上厚朴、扁豆花,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,堪称夏季感冒克星。
羌活的高原智慧 去过川西高原的朋友应该熟悉这味药,它是治疗"海拔感冒"的特效药,羌活特别擅长驱逐头颈部的寒气,对头痛项强有奇效,记得去年在九寨沟高反,导游给的羌活茶包泡水喝,半小时就缓解了头疼鼻塞,不过这药气味独特,受不了的可以加点蜂蜜调味。
白芷的双重身份 女生们注意了,你化妆台上的美白面膜可能就有白芷提取物,这味药不仅能祛斑养颜,更是通鼻窍的高手,上个月重感冒鼻塞,用白芷炖牛肉汤,喝完没几分钟就打通了呼吸通道,它和苍耳子、辛夷组队,堪称鼻炎患者的福音组合。
荆芥的双向调节 这味药堪称中药界的"变色龙",遇到风寒它发汗解表,遇到风热又能透疹止痒,我家药箱常备荆芥穗,春天花粉过敏就用来煮水洗脸,夏天长痱子就兑进洗澡水里,最妙的是炒炭后还能止血,真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。
薄荷的清凉疗法 压轴出场的是大家熟悉的薄荷,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它也是解表药,新鲜的薄荷叶泡水,那股清凉直冲脑门,瞬间就能缓解外感风热,但要注意阴虚血燥者别多喝,就像不能吃太多西瓜一样,过犹不及,搭配菊花、金银花效果加倍,特别适合熬夜加班族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这些发汗药大多针对风寒感冒,如果是嗓子红肿、黄痰的风热感冒,就要换成桑叶、菊花这类清热药,服用前最好找中医师确认体质,就像吃药前要看说明书一样重要,平时把这些药材备在家里,遇上轻微感冒不妨试试古法调理,说不定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