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闺蜜小芳突然约我喝下午茶,刚碰面就看见她顶着两个肿眼泡。"姐妹快救救我!"她把手机相册划拉到中医馆药方照片,"这利尿中药喝了三天,每天半夜都要被尿憋醒三次!"看着她浮肿的小腿像灌了水的气球,我终于理解为啥老中医总说"湿气重百病生"。
其实像小芳这样被湿气困扰的大有人在,上个月公司体检,我们部门十个人里有六个被诊断"湿浊体质",大家私下交流祛湿妙招时,总有人神秘兮兮掏出中药包:"这是我二舅妈邻居推荐的利尿方子,听说能刮油去水肿......"
所谓利尿中药,说白了就是帮身体开凿排水渠的"疏通队",茯苓、泽泻、车前草这些听着像野菜的名字,却是中医眼里的排湿高手,它们不像西药速尿片那么猛,更像是拿着小铲子慢慢疏通河道的工人,去年我妈关节炎发作时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几味药,确实见效但不会像坐过山车般忽冷忽热。
不过别以为利尿中药是万能钥匙,上周隔壁王叔听说玉米须煮水能降血压,连喝三天把自己喝进了急诊——血压没降多少,电解质紊乱倒是先来了,这就像给干涸的稻田猛开闸放水,秧苗没救活反而冲垮了田埂,中医讲究"中病即止",通常喝个三五副就要找大夫调方子,毕竟排水排过了头,人比脱水蔬菜还蔫巴。
最有意思的是办公室小刘的减肥奇遇,这姑娘不知从哪淘来"月瘦二十斤古方",结果天天抱着保温杯跑厕所,有次重要会议开到一半,她脸色煞白地举手:"领导,我申请去趟洗手间!"后来她才发现所谓秘方里尽是些峻下逐水的猛药,差点没把自己整成人体喷泉。
要说这利尿中药最妙的用处,还得数我奶奶治风湿的老法子,她每年梅雨季节必炖薏米赤小豆汤,再加两片陈皮,有次我嫌味道淡偷偷加糖,结果被她敲着碗边训:"甜腻生湿气,你这是要给身体加盖塑料棚啊?"现在想来,老人家说的"利尿不伤正"才是真智慧。
最近我也在试吃健脾祛湿的八珍糕,意外发现晨起眼皮没那么肿了,不过可不敢学同事小李,他看网上说冬瓜皮煮水好,连续一个月当白开水灌,现在听见流水声就条件反射要起夜,中医讲究配伍平衡,单靠某味药蛮干,小心身体亮红灯。
说到底,利尿中药就像家里的拖把,水淹了用来急救挺灵,但天天拿它当吸尘器用可不明智,那些年我们交过的"祛湿智商税",都在马桶冲水声里写着教训,下次再看见朋友圈疯传的"神奇祛湿方",建议大家先按捺住狂点赞的冲动,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那条需要疏浚的"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