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耳朵里像灌了水,黏糊糊的还发痒,昨天碰见楼下王大夫,他扒拉两下我耳朵根就乐了:"年轻人火气旺啊,这毛病我爷爷辈就有偏方!"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个传了三代的耳朵粘湿中药方。
先搞懂耳朵为啥"返潮" 老话说"肾开窍于耳",但现代人更多是吃出来的毛病,王大夫说现在十个来看耳朵的,八个都是奶茶配炸鸡喂出来的湿热体质,就像梅雨天墙壁冒水珠,人体内湿气太重就会往耳朵眼钻,再加上熬夜上火,耳道就成了"水帘洞"。
祖传药方大揭秘 这个方子倒是简单,四味药在中药店都能抓到:
- 炒苍术15克(燥湿健脾)
- 通草10克(利水渗湿)
- 石菖蒲8克(通气逐痰)
- 甘草5克(调和诸药) 用法也接地气,每天用保温杯泡茶喝,像喝功夫茶似的续水喝一天,王大夫特别嘱咐:"别拿不锈钢锅煮,砂锅或搪瓷杯才对路"。
真实案例比广告靠谱 隔壁开超市的陈姐上个月总掏耳朵,有次掏出血丝吓够呛,喝了三天药茶,现在她见人就显摆:"以前棉签捅进去湿漉漉的,现在干爽得能听见糖纸响!"不过她偷偷加了个细节:配合着戒了两周烧烤。
注意事项别马虎
- 忌口比吃药重要:冰淇淋、西瓜、海鲜这些寒凉食物暂时拜拜
- 别乱掏耳朵:棉签只会把耳屎推更深,温水洗脸时轻轻揉外耳廓就行
- 特殊人群注意:孕妇、哺乳期妈妈要问过医生,这方子主要针对单纯性耳部潮湿
预防妙招记心间 王大夫教了个日常保健法:每天早晚用掌心搓热了捂耳朵,上下搓三十下,他说这相当于给耳朵做"桑拿",比啥消炎药都管用。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耳朵流出黄水或有臭味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这个小方子适合偶尔潮湿发痒的情况,权当给耳朵做个"除湿保养"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有时候比抗生素更贴心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