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挑仁"这个词听着新鲜吧?其实说的就是中药里那些"藏而不露"的宝贝——桃仁、杏仁、薏苡仁这些果仁类药材,前两天陪邻居王婶去抓药,她非说药店给的桃仁发苦是假货,拉着我要找老中医评理,这一聊才知道,原来挑中药仁儿大有学问,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门老手艺。
【第一眼识真容】 要说辨桃仁,先看"颜值",正宗的桃仁像弯弯的小舟,表面带着层霜粉似的薄皮,褐色带点斑驳的深纹,记得上次在同仁堂看见老师傅捏起颗桃仁,对着光一照:"好桃仁要透亮,像琥珀似的。"要是碰上灰暗发乌的,准是陈年旧货,有次我在早市见着油亮亮的桃仁,摊主信誓旦旦说是新货,老中医闻了闻直摇头:"这是硫磺熏过的,刺鼻味盖都盖不住。"
【鼻子比眼睛尖】 真正的行家都练就个"狗鼻子",抓起把桃仁凑近闻,应该有股淡淡的苦杏仁香,像晒足阳光的棉被味儿,去年帮衬老家亲戚收药材,刚进晾晒场就呛得直流泪——那批桃仁用柴油烘干机烤过,香味全被杀死了,老辈人说得好:"药香不入鼻,功效去七分。"
【手感藏玄机】 摸过上百斤桃仁的手最老实,好桃仁捏着饱满有弹性,像捏橡皮擦似的微微下陷,有回在药材市场遇见个奸商,把发霉的桃仁泡盐水里"返鲜",表面滑腻腻的,手指一搓竟掉色,老药师教我个绝招:抓把桃仁在手心揉搓,优质货该是干燥清爽的,要是粘手准掺了糖浆。
【火眼金睛辨真假】 现在市面上花样百出,有人拿扁桃仁充数,还有染色充新货的,记住桃仁两头尖尖像小船,断面黄白色带油脂,有次网购的"特级桃仁"泡水后现原形,水里飘着层油花——原来是用提取过油的残渣做的假,老话说"遇水则灵",真桃仁下水会沉底,冒气泡的都是动了手脚的。
【储存有妙招】 前年存的桃仁翻出来成了"文物",黑得能磨墨,老药师教我个土方子:新桃仁用纱布包好,埋花椒粒里,搁瓦罐存着,花椒防潮驱虫,瓦罐透气,比啥保鲜膜都管用,要是量少,装进咖啡盒放冰箱冷藏,记得铺层纸巾吸潮,不然哪天打开准长"白毛"。
【药膳里的乾坤】 别看桃仁貌不惊人,配伍起来可神通,活血化瘀它当家,配上红花就是"通络双侠",上个月我妈腰疼,老中医开了方子:桃仁捣碎拌蜂蜜,早晚一勺,这才晓得原来桃仁还能治便秘,那油脂遇上蜂蜜就像润滑剂,肠道立马通畅。
【当心"美人计"】 有些不良商家专爱"化妆",见过染成浅棕的"美容桃仁"吗?泡水瞬间现形,水变红褐色,更有甚者用滑石粉抛光,看着光鲜实则药效尽失,记住天然桃仁不可能完美无瑕,表皮带褶皱才正常,要是光滑得像巧克力豆,准是加工过度。
【四季养护经】 存桃仁讲究"春防潮、夏防蛀、秋防燥、冬防冻",梅雨天要在阴凉处铺报纸吸潮,夏天搁点大蒜瓣防虫,秋天放点橘子皮保湿,冬天远离暖气管道,有年不懂事把桃仁收在铁皮盒里,开春全霉变了,老药师说金属盒子聚寒气,木头或陶瓷才合适。
【终极试金石】 最保险的检验方法是尝,优质桃仁苦中带甘,嚼着有点麻舌感,有次在旅游区买的"野生桃仁"甜得发腻,后来才知道是糖精水泡过的,不过可别真拿药店桃仁尝,老师傅说尝药有规矩:先用舌尖舔一点,苦味纯正才是真。
写到这里,忽然想起王婶那事儿,后来老中医让她带桃仁过来一瞧,原来是她用铁锅炒桃仁去涩味,结果受热不均焦糊了,所以说啊,中药挑仁既是技术活,更是经验活,下次去药店抓药,不妨学着用指尖捻捻、鼻尖闻闻、舌尖品品,这传承千年的中药智慧,可都在这些小细节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