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",咱们湖北九省通衢,江河湖库密布,山地丘陵交错,简直就是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温床,不过最近老有乡亲问我:"现在种啥药材最赚钱?"今天咱就唠唠实实在在的干货,看看湖北这片土地上到底藏着哪些"金疙瘩"。
蕲艾——黄冈人的"绿色银行" 要说湖北药材界的顶流,非蕲艾莫属,这株长在蕲春山坡上的"草",靠着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记载硬是闯出了国际名声,您可别小看这满山遍野的艾草,到了端午前后,收购商开着卡车排队抢货,晒干的艾叶能卖到十几块一斤,更绝的是艾绒加工,一吨艾叶能做出200斤艾绒,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。
去年李家楼的老王就跟我算过账:自家五亩坡地种蕲艾,从清明育苗到霜降收割,除掉肥料人工,净赚4万多,现在村里还搞起了艾条加工厂,把秸秆都做成了艾灸条,真正做到了"叶秆全利用",要我说,蕲艾这买卖就像种钱树,关键是得选对品种,"五月艾""六月艾"这些改良品种,亩产轻轻松松破千斤。
苍术——深山里的"软黄金" 恩施、宜昌的老乡们注意了!你们山沟沟里长的那些"丑疙瘩"可是宝贝,这两年中药厂对苍术的需求量像开了闸的洪水,特别是经过炮制的麸炒苍术,吨价能摸到3万门槛,咱湖北的山地气候正合适,半阴半阳的坡地,腐殖土深厚,种出来的苍术个头匀称,有效成分含量高。
不过种苍术得有耐心,这"铁杆庄稼"要熬够两年才能收获,去年神农架林区的老张头,三亩地挖出8000多斤鲜货,晒干后卖了5万多,现在农技站推广林下套种模式,在杉木林里间作苍术,既不耽误树木生长,又能多份收入,这主意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
半夏——江汉平原的"金豆子" 别看半夏个头不大,这可是中药界的"急先锋",咱们湖北的稻麦两熟制正好卡在半夏生长的空档期,清明前后往麦茬地里撒籽,等到立秋水稻插秧前刚好收成,去年孝感的周老板,二十亩半夏田就像铺满了珍珠,亩产干品200多斤,按每斤80元算账,数钱数到手抽筋。
不过半夏娇贵得像林黛玉,既怕涝又怕旱,还得防虫害,现在农业局推广"半夏+玉米"套种技术,玉米秆给半夏遮阴,半夏根系又给玉米松土,两个冤家成了好搭档,只要掌握住"三墒整地"(墒情、墒时、墒肥)的窍门,这金豆子就能在咱们稻田里扎稳根。
黄连——恩施人的"苦根子" 说起黄连,恩施人最有发言权,这味"哑巴吃黄连"的苦药,在利川、巴东的云雾山中已经生长了上百年,以前都说"黄连苦,三年功",现在有了矮棚栽培技术,两年就能采收,您瞅准市场行情,价格好时就卖鲜货,价低时切片烘干囤起来,反正陈年黄连越存越值钱。
去年汪营镇的老黄家,五亩黄连地就像铺了层绿地毯,他跟我算了笔细账:种苗政府补贴一半,农药化肥统防统治,亩产干黄连300斤,按每斤65元算,扣除成本净赚15万,更妙的是黄连渣还能喂牲口,牛粪又用来肥田,这循环经济玩得溜。
金银花——大别山的"致富花" 要说见效快又省心的品种,还得数金银花,这爬藤植物在咱们湖北的红壤岗地上撒欢儿长,春天栽苗,当年开花,次年就能进入盛产期,麻城的张大姐去年试种了三亩,没想到花期赶上好行情,烘干机器转个不停,干花卖到每斤120元,比种西瓜强多了。
现在流行"花海经济",您要是在公路边种上几十亩金银花,花开时节搞采摘游,既能卖花又能收门票,不过要记住,金银花喜阳不耐涝,得选排水好的坡地,搭架子时留足空间,让藤蔓舒展开来,这样产出的花才饱满清香。
【行家忠告】
- 种前先算账:药材价格像过山车,今年人参滞销,明年重楼疯涨,建议新手先试种几分地,摸透市场规律再扩规模。
- 紧跟政策走:农业农村局每年都有药材补贴,比如蕲艾种苗补助、苍术保险补贴,这些红利要抓住。
- 抱团取暖:单打独斗难抗风险,不如加入合作社,统一购苗、统一销售,还能请农技专家驻点指导。
- 错峰种养:比如在麦田套种半夏,林下栽培苍术,既保粮食安全又赚药材钱,这叫"双保险"。
最后唠叨一句:咱们湖北的山水养人,更养药材,只要肯钻研技术,摸准市场脉搏,家门口的荒坡薄地照样能长出"金疙瘩",不过切记别跟风扎堆,就像炒菜讲究火候,种药材也得讲究时机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