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中药辨识竞赛,传承与创新的本草对决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当归不是萝卜,人参不是胡萝卜"——这句看似调侃的话,却是最近在中医药圈刷屏的金句,当全国中药辨识竞赛的擂台摆开,来自五湖四海的"本草猎人"们摩拳擦掌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,而是看谁的鼻子灵、眼睛毒、手掌厚。

在杭州某会展中心的大厅里,上百个玻璃罐子整齐排列,每个罐子里都装着神秘的褐色粉末或切片,别小看这些"丑八怪",它们可都是价值连城的道地药材,有的参赛者凑近闻了闻,眉头微皱;有的捻起一点放在舌尖,表情瞬间凝固;还有的老师傅闭目凝神,手指悬空划过药材轮廓——这场面,活脱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。

"这届选手水平真不一般!"担任评委的老字号药铺掌柜老周抹了把汗,他刚用显微镜确认了某个标号样品的导管结构,转头就看见年轻选手们已经在用手机APP查询药材DNA条形码,传统"望闻问切"四诊法遇上现代科技,让这场较量多了几分科幻色彩,有位姑娘盯着红外光谱图突然眼睛发亮:"这不是川贝母的特征吸收峰吗?"引得围观群众一片惊叹。

赛场外的故事同样精彩,云南来的傈僳族小伙背着竹篓,里面装着自家种的重楼;东北参农揣着野山参切片,逢人便讲"芦头越长越金贵";最逗的是位退休老教授,兜里装着放大镜和《中药志》第十八版,见人就考"你能分清北柴胡和南柴胡吗?"这些散落民间的"本草秘籍",在竞赛日集体大爆发。

说到惊心动魄的比拼,不得不提半决赛的"盲人摸象"环节,蒙着眼的选手要靠触觉分辨药材,有人摸到延胡索的瘤状块茎直呼"像迷你土豆",碰到石斛的节间特征却迟疑了,更绝的是冠军争夺战,组委会特意摆出"四大天王":冬虫夏草、野生灵芝、百年首乌、鹿茸血片,当23号选手准确说出"此物断面有'朱砂点',应是四川产的明党参"时,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
这场看似传统的竞技,实则暗流涌动着行业变革,有制药企业当场签下优胜者,直言"现在急需既懂传统炮制又会分子鉴定的复合型人才",更让人惊喜的是,不少年轻人通过直播认识了徐长卿、刘寄奴这些"中药界网红",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,竞赛期间"中药冷知识"话题播放量破亿,00后观众占比超四成。

夜幕降临,赛场的灯光渐暗,但角落里仍围坐着不肯散去的人群,老药工在教新人"看走油要观色泽,辨陈新需闻气味",大学生则展示着手机里的药材数据库,这一刻,千年本草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光芒交相辉映,仿佛让人看见李时珍穿越时空,正和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热烈讨论着《本草纲目》的新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