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呕吐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经典药方,收藏备用!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好多朋友都中招了,有人头疼发烧,有人咳嗽流涕,最难受的是有些人还带着呕吐症状,真是把胆汁都要吐出来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崩溃的"感冒呕吐"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是怎么对付它的。

为啥感冒会吐?搞懂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其实啊,这就像厨房下水道堵了会返水一样,咱们感冒时风寒或风热邪气入侵,最先影响的就是脾胃这个"下水道",中医说"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",外邪一来就像往水管里倒冰块,脾胃升降功能立马紊乱,这时候吃下去的东西可不就像卡在堵塞的下水管里,只能往上返嘛!

祖传药方大揭秘,这5个方子救了不少人

  1. 藿香正气散加减方(风寒型) 这可是家喻户晓的"止呕神方",特别适合吹空调着凉后上吐下泻的情况,基础方是藿香10g、紫苏10g、白芷6g、生姜3片,要是呕吐严重就加砂仁6g(捣碎),肚子胀加厚朴10g,记得煮好趁热喝,喝完盖被发汗,效果杠杠的!

  2. 小柴胡汤改良版(寒热夹杂型) 很多人明明发热却怕冷,恶心又吐不出来,这种半吊子症状最适合小柴胡,柴胡15g、黄芩10g、党参10g这三味是核心,配上生姜3片、大枣2颗调和,特别提醒:现在药店有小柴胡颗粒,应急时用温水冲服超方便。

  3. 竹叶石膏汤(风热伤津型) 发烧过后口干舌燥还恶心的要注意了,这可能是热邪伤了胃阴,淡竹叶10g、石膏30g(先煎)、麦冬15g这个组合既能清热又能生津,煮的时候加点粳米一把,小火慢熬到米开花,喝汤吃米,比输液还补人。

  4. 六和汤(暑湿感冒型) 夏天贪凉喝冰啤吃烧烤导致的呕吐,就得用这个祛暑湿的方子,杏仁10g、砂仁6g、茯苓15g、扁豆花10g,配上鲜荷叶半张做药引,煮好放温后加勺蜂蜜,既能止呕又能解暑气。

  5. 丁香柿蒂汤(虚寒呕吐型) 有些体弱老人或小孩感冒后干呕不止,这是胃气虚寒的表现,公丁香3g、柿蒂5个、炙甘草6g,这三味药煮成浓汁,少量多次含服,注意丁香用量千万别超标,否则会像喝了白酒一样烧心。

喝药也有讲究,这些坑千万别踩

  1. 别学西药定时定量:中药讲究"中病即止",症状缓解就停服,特别是含金石类药物的方子,喝超过3天可能会伤胃。

  2. 忌口不是闹着玩:服药期间绝对远离生冷油腻,举个例子,去年有个小伙喝藿香正气水治呕吐,转头就啃冰西瓜,结果吐得更厉害,这就像边堵漏边凿墙。

  3. 特殊人群要警惕:孕妇、哺乳期妈妈、12岁以下孩子,这些方子都要找大夫调整剂量,上个月邻居家熊孩子偷喝大人的药,结果半夜拉肚子进了医院。

预防才是真本事,这几招比吃药管用

  1. 晨起含片姜:切两片薄姜含在嘴里,慢慢嚼咽姜汁,能唤醒脾胃阳气,坚持一周,你会发现早上没那么容易干呕了。

  2. 按摩止呕穴:内关穴(手腕横纹上三指)、足三里(膝盖下四指),每处按揉3分钟,力度以酸胀为度,坐车晕车的朋友都知道这招多灵。

  3. 食疗小妙招:煮粥时放3颗胡椒粒,加几片姜丝,既能驱寒又不刺激,特别推荐给术后康复期容易反胃的人。
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根源,建议大家先把症状记清楚(比如呕吐频率、痰液颜色、怕冷还是怕热),再去找靠谱的中医把脉,别嫌麻烦自己乱试方,毕竟咱们的身体可不是试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