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建沿海的老药房里,总能看到些奇形怪状的药材,那天我在泉州涂门街的百年药铺转悠,老药师从玻璃罐里取出两匹干制品,"这是闽南人的海底宝贝",只见那海马蜷着尾巴像小龙,海龙则拖着细长身躯,在阳光下泛着琥珀光泽,谁能想到这俩"海底活古董"已经入药上千年?
讨海人带回来的"龙宫信物"
福建人管海马叫"水马",海龙唤作"杨枝鱼",早年莆田、霞浦的渔民出海前,总要在船头挂串晒干的海龙,说是能镇浪平风,老渔民阿海叔告诉我,上世纪六十年代,他们用竹篓装虾肉沉到三十米深的礁石缝,第二天总能捞起几只卡在石缝里的海马。"那会儿不懂保护,一窝端了好些怀孕的母海马",说到这他直叹气。
在厦门八市的海产摊,现在偶尔还能见到新鲜海马,懂行的阿嬷会挑眼睛清亮、尾巴完整的,"鲜货炖汤最补气",不过老行家都知道,真正入药讲究"伏天采收",农历六月三伏天出海捕的海马,药效才纯正。
古药典里的"夫妻档"药材
翻看《闽南本草志》,海马和海龙常成对出现,海马性温味甘,主补肾壮阳;海龙则偏咸平,擅长舒筋活络,老中医说这俩就像中药界的"神雕侠侣",配着用能治男人的难言之隐,还能调理产后体虚。
福州台江区的老中医陈伯有个祖传方子:海马泡高度高粱酒,加枸杞、桂圆,密封三个月后取饮,他说这酒救过不少跑船人的风湿腿,现在他孙子接了诊所,把方子改成海龙磨粉装胶囊,"年轻人嫌泡酒麻烦,但效果不打折扣"。
现代实验室里的"海洋人参"
别小看这俩丑家伙,福州大学药物实验室的数据显示:海马提取物含17种氨基酸,锌含量是牡蛎的3倍;海龙的胶原蛋白占比高达68%,最神奇的是它们体内的抗癌活性肽,去年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论文还专门提过。
不过野生资源越来越稀罕,前几年漳州某渔村爆出"海马幼崽养殖"新技术,在模拟礁石的水池里,用卤虫和桡足类喂出首批人工海马,药商老林说现在市面上八成是养殖货,"野生品相再好,没有溯源证明谁敢收?"
厨房里的"海味养生经"
闽南人家常有海马海龙炖老鸭的吃法,先把海马用米酒浸软,海龙剪成寸段,配上三年老鸭、红枣、当归,慢炖四小时,这汤看着清,喝着却有回甘,特别适合熬夜加班的程序员。
新式吃法也不少,泉州某星级酒店推出"海马花胶冻",剔透的冻子里嵌着金箔海马;厦门沙坡尾有家网红店做海龙拿铁,用海龙萃取液调咖啡,喝起来带点海水的鲜甜,不过老中医提醒:这些花式做法玩玩可以,真要调理还得老老实实炖汤。
买货避坑指南
想在福建买好货,记住这几个窍门:正品海马眼睛透亮如琉璃,身子骨有明显节纹;海龙须是金黄色,摸起来不粘手,某宝上二十块包邮的"特级海马",多半是淀粉模子压出来的假货。
福州鳌峰洲药材市场有条不成文的规矩:买海马要挑"母子成对"的,公海马肚子鼓的是优质品;海龙要看"龙须完整",断须的药效减半,现在还有激光防伪码,手机扫一扫就能查产地。
站在宁德三都澳的礁石上,看着养殖户投放的海马公寓,突然觉得这些上古生物挺神奇,它们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躺了五百年,如今又以新姿态重回人间,下次去福建海边,记得带点正宗的"海底人参"回家,这可是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