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李,你听说了吗?今年种黄连每亩能领300块补贴!"清明刚过,都江堰向峨乡的中药材基地里,药农张大姐一边给重楼除草一边和邻居聊着新政,像她这样扎根山区的种植户,最近都被同个消息搅动了心绪——都江堰市2024年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正式落地,最高600元/亩的种植补贴让沉寂多年的深山药材地又热闹起来。
政策春风拂过岷山麓 在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,负责人王科长向我们展示了厚达38页的《2024年中药材产业扶持方案》。"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",他指着文件上"全产业链扶持"的字样说,"从种子采购到加工销售,从散户种植到龙头企业,我们都要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",根据最新政策,道地川芎、黄柏、厚朴等15种"都江堰优品"中药材,连片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可享受300-600元/亩的种植补贴。
在青城山镇的川芎GAP种植基地,技术员小刘正指导村民搭建遮阳棚。"以前总觉得种药材不如打工稳当",村民周大哥算起了明细账,"现在每亩川芎补贴400块,加上保底收购价,一亩地净赚比种玉米高出2000多",更让药农们惊喜的是,政府还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,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技术指导。
藏在深山里的致富经 驱车沿着蒲张路盘旋而上,海拔800米的虹口镇中药材产业园云雾缭绕,这里种植的重楼、白芨等珍稀品种,因为新政策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"去年试种了5亩重楼,没想到今年就纳入补贴范围",返乡创业的王老板指着山坡上的遮阳网说,"政府不仅补钱,还给了20万的低息贷款,我这30亩基地算是盘活了"。
在补贴政策的撬动下,都江堰的中药材产业链正在发生微妙变化,龙池镇的"药旅融合"项目最引人注目——上千亩的芍药花海旁,中药养生馆和农家乐次第开花。"游客白天赏花,晚上泡药浴,我们合作社的丹参、菊花根本不愁卖",村支书李大姐笑着说,这种"种植+观光+康养"的模式,让中药材附加值提升了3倍以上。
申请补贴的门道与诀窍 不过想要顺利拿到补贴,还得摸清政策门道,在天马镇政务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小陈提醒我们:"5月31日前必须完成申报,要带上土地流转合同、种植面积公证材料,还有很重要的——必须符合《都江堰道地药材目录》",她指着墙上的流程图强调,"连片种植10亩起步,零星种植的散户可以联合申报"。
对于新手药农,专家建议首选川芎、泽泻等"保险品种"。"这些大宗药材市场稳定,政府有兜底收购政策",市中药材协会秘书长透露,"今年还新增了良种补贴,购买指定企业的优质种苗能再享30%补助",更贴心的是,农业部门开通了"云申报"通道,药农通过"天府农e通"APP就能完成90%的申报流程。
深挖"千年药乡"新价值 站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制高点俯瞰,这片被李时珍称为"天然药库"的土地,正在书写新的传奇,市林业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.8万亩,带动2.3万农户人均增收4700元,更令人振奋的是,"都江堰川芎"地理标志认证已经进入公示阶段。
在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的实验室里,教授团队正在培育抗逆性更强的"岷归"新品种。"我们结合都江堰的特殊小气候,把当归的药用成分提高了20%",项目负责人透露,"明年这些新品种就能享受双倍补贴",而远在浙江的某制药企业,已经提前预订了500吨"都江堰特供"中药材。
抓住政策窗口期的三大建议 面对这波政策红利,资深药商老周给出了实在建议:"第一要抱团发展,成立专业合作社能多拿10%的组织奖补;第二要盯着加工补贴,建烘干房、冷库最高能补到总投资的40%;第三别忘申请'川药'品牌使用授权,贴标后的产品溢价至少翻一倍"。
夜幕降临时,向峨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依然灯火通明,满载鲜货的三轮车穿梭在摊位间,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次日的药材收购价格,我们真切感受到,千年药乡的振兴故事,正随着这项惠民政策徐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