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在路边挖野菜时认出一种圆叶草药,叶片像古代铜钱还带锯齿,这就是老中医常说的青钱草,别看它不起眼,可是正儿八经载入《中国药典》的中药材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味"铜钱草"的神秘面纱。
认准马鞭草科的"铜钱印记"
青钱草学名叫连钱草,属于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,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生叶片呈圆形或肾形,叶面有灰白色绒毛,摸起来毛茸茸的,春天开花时,紫红色小花簇拥成团,花冠像小灯笼似的倒挂枝头,在江浙一带的溪边湿地,常能看见成片的青钱草铺成绿毯,白鹭掠过时翅尖总会勾住几片嫩叶。
老辈人辨认青钱草有个土方法:摘片叶子揉碎闻气味,会有股淡淡的薄荷香混着草木清香,要是闻到刺鼻异味,那可能就是同属的其他杂草了,正宗青钱草断面会渗出淡黄色汁液,这也是区分的重要标志。
从《本草拾遗》到现代药房
这味草根中药最早见于唐代《本草拾遗》,古人称它"味甘微辛,祛风利湿",宋代《千金方》里记载了个经典配方:鲜青钱草捣汁兑黄酒,专治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,到了明清时期,李时珍在《纲目拾遗》中特别指出它能"破瘀生新,消肿止痛",成了治疗痈疽肿毒的常备药。
现在走进中医院,还能看到青钱草的身影,新鲜的全草洗净捣烂外敷,对付蚊虫叮咬、带状疱疹效果显著;晒干的药材煎水内服,则是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福音,有意思的是,有些地方坐月子习俗里,会用青钱草煮水给产妇擦身,说是能驱寒气防月子病。
三大妙用藏在叶片间
天然消炎药
去年邻居王叔脚崴了,脚踝肿得像个馒头,他采来新鲜青钱草捣成泥,加点白酒调匀敷上,不过三天就消了大半,这得益于它含有的熊果酸成分,能抑制炎症因子活跃,牙痛时含嚼几片叶子,比嚼花椒管用还不麻嘴。
结石克星
老中医有个"三金排石汤",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再加青钱草,专门对付肾结石,青钱草里的迷迭香酸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,就像给结石开路的小铲车,不过这方子得遵医嘱,毕竟结石位置不同用法也有讲究。
湿疹救星
小孩长奶癣、大人患湿疹,抓把青钱草煮水晾凉擦拭,止痒效果立竿见影,特别是梅雨季节皮肤发黏时,用晒干的青钱草泡茶喝,既能祛湿又能预防痱子,记得要选叶片完整的,发霉变质的千万别用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虽然青钱草好处多,但乱用可能适得其反,体质虚寒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,孕妇更要忌口,古代医书就警告过它有滑胎风险,前几年有报道说有人拿它当减肥茶猛喝,结果喝出胃出血,这绝对是拿生命冒险。
采集时间也有讲究,清明前后的嫩芽药效最佳,等到开花结籽时效果就差了一大截,清洗时要用盐水浸泡半小时,去掉叶片背面的小虫卵,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去正规药店买炮制过的饮片,自己采的最好咨询中医师再使用。
下次在郊外看到这种铜钱样的小草,可别再当普通杂草了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哪怕是常见的青钱草,也要根据体质合理使用,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藏着无数代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