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芡实粥,补脾祛湿过三伏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前些天去菜市场,看见角落里摆着几捆鸡头米,老伯用漏勺㧟着白胖胖的籽实,说是刚剥的新鲜芡实,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江南水乡,常看见采菱女划着木桶船,弯腰摘那些带刺的鸡头果,没想到这长满尖刺的怪果子,剥开后竟是健脾养胃的好物。

芡实这东西可有意思了,外号"水中人参",却长得活像迷你石榴,老辈人常说"南芡北药",南方当菜吃,北方作药材,其实它原产东南亚,唐朝时跟着商船漂洋过海,在苏州太湖边扎了根,您要是六月去水乡,准能看见采收芡实的热闹光景——采工穿着特制木屐站在水里,用竹刀削开带刺的果实,手快得像变戏法。

要说这芡实最妙处,就是既能当饭吃又能当药使,我邻居王婶每到黄梅天,就爱煮锅芡实薏仁粥,她说这白胖胖的籽儿能吸走身上潮气,吃了肠胃舒坦,中医馆的老大夫也常念叨:"脾胃虚的人,每天抓把芡实煮汤,比吃补药强。"原来这小小一粒,藏着补脾止泻的本事,就像给肠胃穿了件吸水的蓑衣。

去年朋友送我包干芡实,泡发时发现表面裹着层薄皮,查资料才知这叫"假种皮",古法炮制时要文火慢炒,听见锅里噼啪响才算到位,现在超市买的免洗芡实倒是方便,但总觉少了点烟火气,记得《红楼梦》里有个细节,薛姨妈叫人给黛玉送白糖蒸糕,底下垫着的就是炒芡实,可见古人早就懂得用它调理身子。

说到吃法,岭南人最有发言权,他们拿芡实煲糖水,配银耳雪梨,说是"润秋燥";苏州人做八宝饭,必放几粒芡实打底;我们老家更绝,把嫩叶梗子切碎拌香干,脆生生的下酒菜,不过要论最养人的,还是我妈的独门配方:半碗糙米+一把红小豆+二十粒芡实,高压锅咕嘟半小时,揭开盖满屋粮香。

最近体检查出湿气重,中医开了方子,主药就是炒芡实,抓药时发现个小秘密:药房的芡实分两档,整颗卖得贵,碎粒便宜一半,老药师悄悄说:"其实药效一样,碎的更适合煮粥。"回家试了几次,果然煮开花的碎芡实更软糯,只是挑杂质费点功夫。
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,我同事连吃三天芡实糕,便秘蹲半天厕所,上网一查才知,这玩意儿收敛性强,大便不畅的人要少吃,倒是更年期阿姨们把它当宝贝,说能缓解潮热盗汗,看来中药讲究个"对症",再好的东西也得看体质。

前几天收拾药箱,翻出包陈年芡实,用温水泡开时惊了一跳,原本发黄的籽粒竟舒展成奶白色,像朵睡莲在掌心绽放,突然明白为啥古人称它"水中丹"——这从淤泥里长出的洁白精灵,不正是中药智慧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