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张准备在家附近开中医馆,四处打听中药材进货渠道时才发现,这行水真深!看着朋友圈里"源头厂家直供"的广告,他犹豫了半个月都不敢下单,其实像老张这样的创业者不在少数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药材批发那些事儿。
别被"源头厂家"套路迷惑 上周去亳州药材市场考察,刚进大门就被"产地直发"的横幅吸引,跟老板聊了几句就发现猫腻——所谓的"田七原产地",仓库里堆着的包装袋上却印着云南某药材站的地址,老李在市场混了二十年,教我个诀窍:"真正的产地商家敢带你看种植基地,光嘴上说原产地的多半有问题。"
三招教你辨真假批发商
-
看资质不看广告 去年成都某诊所贪便宜买了"特价三七",结果患者反映药效不对,找检测机构一查,农药残留超标十倍,后来才查到那家公司连GMP认证都没有,现在正规中药材批发公司都会把资质证书挂在官网,就像我们合作的康美药业,首页就能找到药品经营许可证和GSP认证。
-
小样试货不能省 前年给亲戚帮忙采购黄芪,供应商拍胸脯保证质量,结果收到200公斤货时,三分之一都是发霉的,现在我们都坚持先买5公斤样品,用微波炉烘干后测含水量,拿打粉机验杂质,别嫌麻烦,这点成本比吃哑巴亏划算。
-
留意仓储物流细节 上个月帮社区诊所订货,特意问了仓储条件,靠谱的批发商会分开常温库和冷藏库,像枸杞、菊花这些容易变质的,都用恒温车运输,有次遇到家小公司,用普通货车拉人参,路上全闷坏了,这种教训可不少。
藏在细节里的门道
-
包装日期藏玄机 真正讲究的批发公司,包装袋上会印采摘季节,像我们固定采购的那家,春笋出土一周内的就会单独标注,这种细节对药效影响可大了。
-
老行家都问"统货"价 新手总盯着"精选货",其实懂行的都会先问统货价格,去年有批当归统货,我们自己分拣后,卖相好的留药店,碎点的做药膳,反而比直接买精选货划算。
-
合同里的保底条款 签合同别光看价格,要加上"农残检测不合格包退"这条,之前有家供应商承诺有机种植,收货时检测出甲拌磷,白纸黑字写进合同才能维权。
新时代的进货智慧 现在不少批发公司玩起新花样,直播采挖现场看着新鲜,但行家都知道,镜头外的分拣过程更重要,建议找那种既有线上商城,又在线下有实体展厅的,我们合作的同仁堂供应商,展厅里摆着显微镜,当场切片验货,这种才让人放心。
最后提醒准备入行的朋友,别贪小便宜吃大亏,多参加药交会,像每年春秋两季的亳州药博会,现场能接触到几百家供应商,做中药生意,信誉比短期利润重要百倍,找个能长期合作的好批发商,比天天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