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妈的最怕娃生病,特别是遇上小儿咽喉炎,孩子咳得撕心裂肺,喉咙肿得像含了颗糖,整宿整宿哭闹不停,这两年我陪着娃抗过三次咽喉炎,从西医雾化到中药调理,总算摸出些门道,今天咱不聊抗生素,专门说说老祖宗留下的中药调理法,都是实打实试过的有效方子!
先分清"嗓子疼"的两种火 上次带小宝看中医时,老先生中指搭在孩子手腕上半分钟,眉头一皱:"这是积食烧起来的虚火,不是简单的外感风热啊!"原来小儿咽喉红肿分两种——像被火锅烫过的急性红肿,和长期便秘口臭引发的慢性炎症,搞错类型喝错药汤等于白折腾。
急性期(突发红肿+发烧):通常是受寒后突然爆发,表现为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,这时候适合用金银花+薄荷煮水,去年大宝半夜突然失声,我赶紧抓了一把金银花,加3片鲜薄荷叶沸水泡浓,晾温后当水喝,第二天就明显好转。
慢性期(反复干痒+晨起咳嗽):这种多是脾胃积热,我家二宝就是典型例子,舌苔厚腻、手心烫,总喜欢趴着睡,这种情况要用玄参+麦冬炖梨,每周喝三次,连着两个月才断根。
厨房里就藏着退火神器 别以为中药都得去药房抓,咱们家常食材就能组出经典药方,上个月邻居家娃喉咙长疱疹,我送了她半块罗汉果,教她把罗汉果掰碎加两勺蜂蜜腌渍,每天给孩子含一点,三天后听她说孩子终于肯喝水了,原来那股钻心的疼给压下去了。
最管用的当属盐蒸橙子,这个方法救过我们全家,把橙子顶盖切开撒层细盐,筷子戳几下果肉,隔水蒸15分钟,小宝每次咳得憋红脸时,喂两勺蒸出的橙汁,那酸甜劲儿比止咳糖浆还受欢迎,不过要注意,蒸完必须趁温热喝,凉了效果减半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 刚接触中药时我也犯过傻,看见网上说鱼腥草消炎好,就天天给娃煮水喝,结果小家伙拉了三天肚子,舌苔变得白白的,后来才知道鱼腥草性寒,连续喝不能超过三天,必须搭配生姜片平衡寒性。
还有次急着给娃退烧,把蒲地蓝口服液当仙药,一天三次猛灌,结果孩子开始打蔫儿,饭都不想吃,老中医点醒我:中成药也是药,蒲地蓝喝两天就要停,不然伤阳气,现在学聪明了,但凡苦寒的药都做成药丸,包在馄饨里骗娃吃。
推拿+泡脚才是隐藏大招 药汤见效慢的时候,试试揉天突穴,就在喉结下方两寸的位置,用大拇指轻轻打圈按,孩子会说麻麻的很舒服,去年冬天小宝喉咙卡痰,每晚睡前这样揉5分钟,配合脚底涌泉穴热敷,三天就把浓痰排干净了。
艾叶泡脚更是万能辅助,15克艾叶煮开兑温水,泡到微微出汗,注意泡完要立刻擦干穿袜,去年流感季靠这招躲过好几次咽喉发炎,不过要避开宝宝发烧时段,这时候泡脚反而容易加重内热。
防复发要盯紧这三个细节 经过三次折腾,我发现每次娃咽喉炎发作前都有征兆:突然特别爱啃指甲、下眼睑发红、大便前硬后稀,现在只要发现这些信号,马上停掉零食,早晚用淡盐水漱喉咙,基本都能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饮食方面要像侦探一样盯紧,去年中秋多吃了几块月饼,当晚就开始清嗓子,现在家里常年备着陈皮,做饭放几片,煮粥撒一点,既能理气化痰又不伤胃,另外膨化食品绝对禁止,就连米饼都要烤得焦脆才给吃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调理就像小火慢炖,急症期该用西药也别死扛,我的原则是体温超38.5度先吃退烧药,喉咙化脓就去医院吸痰,等症状缓下来再慢慢调体质,毕竟当妈的最怕的不是病,而是眼睁睁看着娃遭罪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