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到了,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,衣服总是湿漉漉贴在身上,这种困扰很多人都懂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了解决方案,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藏在中药里的"天然止汗剂",不过先说清楚,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吃药前最好找中医把把脉哦!
常见止汗中药大集合
-
麻黄根:止汗界的老大哥 这个带点辣味的根茎可是止汗专家,就像给毛孔装了自动感应门,不管是自汗(白天莫名出汗)还是盗汗(晚上睡觉出汗),它都能帮忙把关,药店买的麻黄根粉,睡前用蜂蜜调成糊糊抹在脚心,坚持一周就能看到效果。
-
浮小麦:麦子中的收敛高手 别小看这种干瘪的麦子,它可是专治虚汗的能手,特别是产后妈妈们半夜睡醒一身汗,用浮小麦煮水当茶喝特别管用,记得要选炒过的浮小麦,收敛效果翻倍。
-
煅牡蛎:来自海洋的钙片 药房里灰白的牡蛎壳别嫌弃,这可是天然补钙加止汗二合一,把牡蛎反复煅制后,既能补充随汗流失的钙质,又能像海绵吸水一样收住虚汗,更年期潮热出汗的阿姨们特别适合。
不同体质的止汗方案
-
气虚不摄型(动不动大汗淋漓) 这类人就像漏水的水龙头,玉屏风散最对症,黄芪补气当保安,白术健脾做后勤,防风负责巡逻边防,三兄弟联手把汗水管得死死的。
-
阴虚火旺型(晚上偷着出汗) 这类人体内像有小火炉,当归六黄汤最合适,当归、生地黄灭火队,黄芩、黄连消防员,黄柏负责泼冷水,甘草调和各方,六味药把虚火浇灭,汗自然就停了。
-
湿热郁蒸型(黏糊糊的汗) 这种人的汗就像刚洗完没擦干的身子,茵陈五苓散最见效,茵陈蒿当清洁工,茯苓、泽泻开排水渠,白术、桂枝组成运水队,把体内的湿热垃圾统统清走。
民间止汗小妙招
-
五倍子粉敷肚脐 药店买两块钱五倍子磨成粉,每天睡觉前用醋调成小饼敷在肚脐上,第二天起床揭掉,这招对付小孩子盗汗特别灵,我家小侄女用了三天就不半夜湿床单了。
-
桑叶煮水泡手脚 摘一把霜降后的桑叶煮水,早晚泡脚泡手各15分钟,这个方法适合手足多汗的朋友,连续用两周,手上的汗疱疹都会减轻。
-
何首乌炖鸡汤 肝肾不足导致的头汗多,可以试试这个偏方,土鸡半只加制何首乌20克,枸杞15克慢炖两小时,每周喝两次,不仅止汗还能养头发。
使用禁忌要记牢
- 麻黄根不能和生冷食物同服,否则就像往火炉里泼凉水
- 煅牡蛎要打碎先煎半小时,不然药效出不来
- 阴虚火旺的人少吃辣椒,否则吃进去的药都用来灭火了
- 止汗药不能长期用,就像刹车踩太久车子会坏
食疗止汗三部曲 早上:浮小麦红枣茶(益气固表) 中午:山茱萸粥(补肾敛汗) 晚上:百合莲子羹(养阴安神)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突然大量出汗还伴有心慌、消瘦这些症状,千万别自己乱吃药,赶紧去医院查查甲状腺和血糖,咱们今天说的都是针对功能性出汗的小方法,治病还得专业医生来把关,记住这些中药名,下次去看中医的时候,你就能和大夫愉快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