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发烧的朋友越来越多,去医院一查,十有八九是肺炎,很多人一听到"肺炎"就紧张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应对肺炎的好法子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,那些传承百年的中药智慧是怎么守护咱们呼吸道健康的。
【肺炎不是小事,但也别过度恐慌】 肺炎说白了就是肺部发炎,像感冒加重、病毒细菌感染都容易引发,西医常用抗生素治疗,但总有人反映吃完肚子不舒服,其实中医对付肺炎更有一套,讲究"标本兼治",比如说同样咳喘发烧,有人是寒气入侵,有人是热气堆积,对症下药效果才明显。
【千年验方之麻杏石甘汤】 要说治肺炎的经典方,第一个要提麻杏石甘汤,这个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,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,主要针对外寒内热型的肺炎,典型症状就是怕冷又喉咙痛,咳黄痰还带点喘息。
方子就四味药:麻黄6克打开毛孔发汗,杏仁9克止咳平喘,石膏24克专门清肺热,甘草6克调和药性,就像四个士兵各司其职,把寒气赶出去,把热气降下来,特别提醒,这方子适合发病初期,如果高烧超过39度,最好找医生调整剂量。
【风热肺炎就喝银翘散】 要是发烧时浑身发烫、咽喉肿痛,这种多是风热犯肺,这时候该轮到银翘散登场了,金银花、连翘各15克打头阵清热解毒,再加上薄荷、荆芥各6克发散风热,桔梗、牛蒡子各9克利咽化痰。
记得煮药时先泡半小时药材,大火烧开转小火煎15分钟,喝完药可以喝点热粥帮助发汗,但千万别捂着厚被子,要保持空气流通,一般连喝三天,嗓子疼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。
【老痰黏在肺里怎么办】 有些朋友咳嗽时感觉胸口闷,痰又黄又稠,这可能是痰热壅肺,清代名医有个清金化痰汤特别适合:黄芩12克、栀子9克负责清热,橘红6克、茯苓15克化解痰湿,再加贝母9克、瓜蒌12克润肺化痰。
这方子煮出来味道偏苦,可以加点冰糖调味,喝的时候配合轻轻拍背,帮助松动痰液,特别注意别吃肥肉、油炸食品,这些会让痰变得更黏糊。
【预防肺炎有妙招】 治病不如防病,平时体虚爱感冒的朋友,可以试试玉屏风散,黄芪30克补气固表,白术15克健脾祛湿,防风6克抵御外邪,这三味药煮水当茶喝,就像给身体穿上防护铠甲。
再教大家个简单穴位按摩法:每天早晚用拇指按压合谷穴(虎口处)、曲池穴(肘窝横纹尽头),每处按揉3分钟,这两个穴位是天然的"消炎药",经常按能增强抵抗力。
【重要提醒】 虽然中药副作用相对小,但绝不是随便抓几味药就能治病,比如麻杏石甘汤里麻黄含有麻黄碱,高血压患者要慎用;银翘散不适合风寒感冒的人,强烈建议先看舌苔、辨症状,实在不方便看中医,至少也要在线问诊。
最近季节交替,大家要特别注意增减衣物,如果出现持续发热、胸痛、呼吸困难,千万别硬扛,及时去医院做CT检查,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治疗期间要忌口辛辣、油腻,保持充足睡眠,这样才能让药效充分发挥。
最后分享个小秘诀:康复期可以用百合30克、银耳15克、枇杷叶6克煮糖水,既能润肺止咳,又能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,记住这些祖辈传下的智慧,关键时刻真能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