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闺女啊,这铁棍山药可别和菜市场的山药弄混了!"老张头边削皮边念叨,他刚从河南焦作老家寄来的包裹里,躺着几根筷子粗细的"铁棍",这场景让我想起去年在药房抓药时,老药师盯着我的处方皱起的眉头:"姑娘,这写的'怀山药'和家常山药可是两码事啊!"
要说这山药家族的"身份差异",得从千年前说起,咱们现在说的"怀山药",特指产自河南焦作(古称怀庆府)的"铁棍山药",您要是在菜场看到粗如手腕、表皮毛茸茸的山药,那八成是普通菜山药,真正的怀山药细得像筷子,表皮光滑带锈斑,切开后黏液拉丝能吊起一串铜钱——这可是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记下的鉴别绝招。
老辈人常说"怀参"不是白叫的,去年陪老妈去中医院调理脾胃,老大夫开的方子里总少不了怀山药。"这可不是超市里论斤称的山药能比的",老药师边抓药边解释,"怀山药要选温县产的,沙土地种出来的最正宗,切片后能看到明显的'菊花心',煮出的汤水像米浆似的粘稠。"回家煮了几次果然名不虚传,给娃做的四神汤里加几片,连挑食的小家伙都喝得吧唧嘴。
要论养生功效,普通山药顶多算"饭桌选手",可怀山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可是上品药材,张仲景的"薯蓣丸"、钱乙的"六味地黄丸"都少不了它,我那常年胃疼的舅舅,自从每天拿怀山药煮小米粥当早饭,半年下来胃镜复查居然好转了,中医说它能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特别是那种蒸熟后微微发麻的口感,正是药效的体现。
市面上打着"怀山药"旗号的陷阱可不少,有次直播抢购所谓"焦作山药",收到货却是山东运来的"脚板薯",后来才搞明白,正宗怀山药必须带"国家地理标志",包装上要有"焦作四大怀药"的防伪标,现在某宝上9.9包邮的"铁棍山药",十有八九是江苏安徽的仿品,真正的怀山药成本就要二十多块一斤。
老中医教了个简单法子:把山药折断看横截面,普通山药水分大,切面很快会变色;怀山药则像木头似的干燥,断面雪白细腻,去年在温县考察时,药农老王教我用手捏——真怀山药硬得能戳破报纸,水煮半小时都不烂,那些一煮就化的肯定是冒牌货。
最近迷上了用怀山药做食疗,早上打豆浆时加半根,不用滤渣直接喝,那绵密的口感比奶茶还香,晚上炖排骨汤放几片,油花全被吸进山药里,捞出来当主食吃特别过瘾,不过要提醒各位,怀山药虽好却不是人人都受得住,体热上火的朋友最好搭配百合银耳一起吃,不然嘴角起泡可别来找我。
说到底,这两根长相相似的块茎,承载着完全不同的使命,菜市场的山药负责填饱肚子,药房里的怀山药专治虚劳损伤,就像人参分野山参和园参,石斛有铁皮和紫皮之分,认清"怀山药"的金字招牌,才能在滋补养生的路上少走弯路,下次再看见标着"焦作特产"的山药,可要擦亮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