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让人头疼,同事小王捂着脖子直喊疼,中医科老张神秘兮兮递来一包中药茶:"试试这个,防风泡水喝,专治你这种空调吹出来的毛病!"没想到喝了两天真见效,这让我想起老祖宗留下的防风这味药,可真是藏着不少养生智慧。
说起防风,可不是简单的"挡风"那么简单,这味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被称为"祛风润剂"的草药,可是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,它学名叫防风,民间也叫"铜芸""屏风",光听这些别名就能感受到古人对它的重视,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,防风性微温味甘辛,归膀胱、肝、脾经,就像个多面手,既能驱外邪又能调内虚。
咱们先从最经典的用法说起,春天乍暖还寒时最容易中招的风寒感冒,防风就是克星,记得去年倒春寒,我裹着羽绒服还打喷嚏,老妈煮了碗防风粥:防风10克煎汁去渣,加大米煮成绵粥,早晚各一碗,那微微发汗的感觉特别舒服,配上葱白和生姜,三天就把寒气逼出体外,这种祛风解表的本事,让它成了治疗感冒头痛的常用药,特别是遇上怕冷无汗的情况,配上荆芥、羌活效果翻倍。
要说最神奇的还得数它的止痛功效,邻居王阿姨常年肩周炎,阴雨天疼得梳头都困难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总见防风的身影,说它能"通周身经络之气",有次看她用防风30克煎汤熏洗患处,蒸汽氤氲间居然缓解了大半疼痛,这让我想起《千金方》里的记载,防风不仅能治关节痛,对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也有奇效,难怪古代战场上都备着这味药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——祛湿,南方回南天时墙壁冒水珠,人也跟着没精神,老张教了个土方子:防风15克加苍术10克,像泡茶似的沸水焖泡,这杯"祛湿茶"喝下去,身体就像开了除湿机,舌苔不再腻腻的,连湿疹瘙痒都好转了,原来防风还能燥湿,搭配白术、茯苓更是经典组合,特别适合脾虚湿重的人。
爱美的姑娘们注意了,防风还是天然护肤品,闺蜜脸上总冒红疹子,西医说是过敏,中医却让她用防风煎水洗脸,每天早晚用温水兑着防风液轻拍面部,坚持半个月,那些小红点真淡了下去,古籍里早有记载,防风能"疗风疹瘙痒",现代研究说它含挥发油有抗炎作用,怪不得连美容院都拿它做中药面膜配方。
最接地气的要数药膳调理,广东人爱煲汤,防风猪脚汤就是经典,上次去同事老家,看见他们杀年猪时留的猪蹄,配上防风、花生炖得酥烂,这汤不仅补气血,还能祛除产后风邪,北方人则喜欢用防风炖鱼,鲫鱼收拾干净后塞段防风在肚子里,清水煮到汤发白,对付风湿痹痛特别管用,这些吃法看似家常,实则暗合中医"治未病"的理念。
不过再好的药也有讲究,防风虽温和,但血虚抽筋或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就像老张说的:"防风像春风,能吹散寒气却不会伤正气,但火太大时吹风反而助燃。"平时保健用量控制在5-10克,煎煮时间别超过半小时,否则有效成分会挥发,最好咨询中医师,根据自己的体质搭配其他药材,比如气虚加黄芪,血虚配当归。
从古至今,防风这味药就像个全能选手,既能单枪匹马应对小毛病,也能组队攻坚治顽疾,下次受凉打喷嚏、肩膀酸痛时,不妨想想这味被忽视的宝藏中药,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可比很多西药片来得贴心实在,你家有没有祖传的防风用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说不定又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