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"浑身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",这话可一点不假,前阵子陪老妈去中药店抓药,老药师抓完川芎后顺口提了句:"要是嫌川芎燥,可以试试这个同门师弟。"这一试还真让我开了眼界,原来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,藏着这么多不输川芎的宝贝。
要说川芎这味药,那可是中医界的"万金油",它最拿手的就是钻进血管里疏通淤堵,不管是风吹着凉的头疼,还是女同胞每月必经的小腹坠痛,甚至是中老年关节酸痛,都能见到它的身影,但就像辣椒吃多了烧胃,川芎性子偏燥,阴虚火旺的人用了容易上火,这时候就该请出它的"平替版"兄弟们了。
首当其冲的就是延胡索,这味被李时珍称为"能行血中气滞,气中血滞"的草药,记得去年邻居王姐更年期偏头痛,西药吃了怕伤胃,试了川芎茶调散还是冒痘,后来老中医给她开了延胡索配白芷的方子,没想到三天就不疼了,这黑褐色的小颗粒别看不起眼,镇痛效果可比阿司匹林还猛,关键是不会刺激肠胃,现在我家都备着延胡索粉,牙疼临时兑点在盐水里漱口,比含冰块管用多了。
再说说厨房里常见的姜黄,这可不只是咖喱饭的增色剂,上次带老爸泡药酒,特意加了姜黄片,这黄澄澄的根茎既能暖子宫治痛经,又能给老寒腿祛风湿,最妙的是它和米饭一起煮,能把普通白饭染成金色,既养眼又活络气血,不过要提醒一句,孕妇可得离它远点,活血力度太大怕惊动胎气。
丹参这味"心血管卫士"其实和川芎是亲戚,楼下刘叔三高多年,每天用丹参山楂水泡水喝,他说这比单吃降压药舒服多了,这紫红色的根须最擅长清理血管里的"淤泥",尤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白领,不过丹参性寒,手脚冰凉的朋友可以搭点红枣生姜平衡下。
还有郁金这味解郁高手,上个月公司项目压得喘不过气,胸口像压了块石头,抓了郁金和玫瑰花泡茶,喝到第三天就感觉气顺了,它特别擅长对付情绪憋出来的胸闷,配合陈皮效果更佳,不过要避开铁皮石斛这类滋腻的药材,不然容易互相消劲儿。
红花虽没有川芎那么全能,但在妇科方面绝对算得上实力派,表姐产后瘀血排不干净,月嫂就用藏红花炖鲫鱼汤,这暗红色的小花活血化瘀却不伤正气,特别适合产后调理,不过量千万别贪多,每次泡茶放三五根就够了,过犹不及。
把这些药效相近的兄弟伙们凑一块,你会发现它们各有绝活,川芎像把锋利的手术刀,专砍顽固血瘀;延胡索是智能止痛膏,哪疼贴哪还不伤身;姜黄堪比暖宝宝,寒湿体质最爱;丹参就是血管清道夫,默默打扫卫生;郁金好比心理疏导师,郁闷气滞找它就对;红花则是温柔的推土机,慢慢化解陈旧瘀血。
平时保健不妨学学广东人煲四物汤,把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这四味换成应季的药材,春天加点郁金疏肝,夏天用姜黄除暑湿,秋天配丹参润燥,冬天添红花暖宫,这样既不会让身体产生耐药性,还能跟着节气调养。
下次再被疼痛困扰,别盯着川芎死磕,去中药房转悠转悠,说不定能遇见更适合自己体质的"本家兄弟"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药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