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问黄疸的事儿,特别是新手爸妈遇到娃皮肤发黄就慌了神,今天咱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,讲讲那些年老中医们常开的退黄妙方,不过先说好,具体用药还得听大夫的,咱这纯属科普涨知识!
黄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 说白了就是身体里胆红素超标,皮肤黏膜染上了黄色,大人小孩都可能中招,新生儿最常见,西医说这是胆汁代谢出问题,中医讲究"湿邪困脾",得把体内湿热排出去才算完。
退黄四大金刚药材(附辨认技巧)
-
茵陈蒿——退黄界的扛把子 这货简直就是黄疸克星,清明前后采收的嫩苗效果最佳,叶片像羽毛状分裂,摸起来毛茸茸的,闻着带股特殊清香,新鲜茵陈煮水喝,或者晒干煎药都行,记住一定要用开水焯过再吃!
-
栀子——黄金小灯笼 别被它的颜值骗了,这枚橙色小果子可是清热高手,成熟果实捏着饱满,外壳泛黄别发黑,熬药时敲碎外壳,里面的种子就像小金粒,煮出来的汤色金黄透亮。
-
大黄——肠道清道夫 这大块头切片后能看到明显年轮纹,断面发黄带星点,注意选四川产的"川军",泻火通便效果最猛,不过这货性子烈,用量多了容易拉肚子,得严格遵医嘱。
-
黄芩——苦口良药 细长根条掰断露出金黄切面,越往芯部颜色越深,泡水会沉底,尝起来那叫一个苦!但它能清肝胆热,搭配白术还能护脾胃,算是退黄方里的调和剂。
经典药对搭配秘诀 老中医开方最爱玩组合拳,
- 茵陈+栀子=黄金搭档,专攻湿热型黄疸
- 大黄+枳实=通便排毒,适合大便发白的情况
- 茯苓+泽泻=祛湿双剑客,对付水肿型黄疸 这些搭配就像炒菜放调料,剂量差之毫厘效果天差地别,千万自己别乱试!
民间退黄小偏方(仅供参考)
- 蒲公英蘸酱:春天挖鲜嫩蒲公英,开水焯过拌豆腐乳,每天吃三五棵
- 玉米须茶:晒干的玉米须煮水,当茶饮用
- 鲫鱼赤豆汤:半斤鲫鱼加一把红小豆炖汤,喝汤不吃鱼 不过这些土方子顶多算辅助,真有问题还是得正规治疗。
特别注意这些坑! × 别盲目信"祖传秘方",有些含朱砂成分 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千万别硬扛 × 阴黄(皮肤暗黄)和阳黄(鲜亮黄)用药不同 × 中药不是糖丸,苦得皱眉也得忍着
现代用法新花样 现在中医院也搞创新,
- 茵栀黄口服液:比熬药方便
- 退黄贴膏:贴敷肚脐吸收快
- 蓝光治疗仪+中药浴:中西医结合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发黄有人是湿热有人是寒湿,建议先去查肝功能指标,再找靠谱中医把脉开方,收藏这些药材图鉴没错,但真生病了该去医院还得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