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一到,蚊子就成了户外活动的"噩梦",花露水刺鼻、驱蚊液含酒精、电蚊拍还得追着跑......最近挖到几个古法中药驱蚊的土方子,试了几次居然真香!今天就带大伙儿看看老祖宗的智慧怎么治蚊子,纯天然配方连孕妇小孩都能用。
艾草烟熏法——露营党的续命神器 上次去山里露营被蚊子咬成"红豆冰",老向导掏出个草编香囊,往篝火里一丢,烟雾缭绕间蚊子全没了影,后来才知道是艾草+苍术的组合,这俩可是中医里的"空气消毒剂",具体做法超简单:
- 抓一把陈年艾绒(药店5块钱能买一大包)
- 掺点晒干的苍术片(中药房现切的那种)
- 用纸巾包成小包,点火后吹灭明火
- 放在上风处熏,半小时内蚊子集体退散
注意别在密闭空间用,烟雾过敏的人要避开,去年带娃去野餐试过,蚊子愣是不敢靠近帐篷三米内,关键是那股子艾草香比蚊香好闻多了。
自制中药驱蚊包——遛弯必备时尚单品 我妈辈最爱的土方子升级版来了!以前奶奶缝的红布包现在改成帆布袋,装上这几味药就能当随身"蚊不叮":
- 干薄荷叶(揉碎了出味快)
- 丁香(公丁香比母丁香更提味)
- 八角茴香(厨房偷点调料就行)
- 陈皮丝(橘子皮晒干也能凑合)
混合后装布袋里,随身揣着或者挂帐篷门口,上周去湿地公园拍照,把包往三脚架上一挂,蚊子全绕道走,最绝的是这玩意儿还能重复利用,放衣柜里当天然防虫剂,比樟脑丸健康多了。
现煮驱蚊汤药——庭院乘凉必备神汤 要是在家院子烧烤,现熬驱蚊汤最实在,砂锅里扔:
- 青蒿一把(中医院后院随便薅)
- 浮萍半碗(池塘边捞的晒干货)
- 柚子皮三块(吃完的别扔)
- 紫苏叶若干(菜市场两块钱一大把)
加水煮沸后转小火咕嘟,记得开盖煮才能让味道飘出去,上周末在自家小院搞火锅局,煮上这一锅,蚊子硬是没敢凑过来,不过要注意别让汤水接触到皮肤,倒进喷壶里当室外喷雾倒是挺合适。
古法避蚊香囊——国风少年新宠 现在年轻人流行戴中药香囊,配方其实大有讲究,试过最有效的组合是:
- 石菖蒲(端午节挂门边那种叶子)
- 金银花(晒干揉碎出香味)
- 藿香(藿香正气水的主角)
- 柠檬草(东南亚料理店常见香料)
装进绣花香囊里,挂在腰上或者背包带,走动时味道散得更快,上周去古镇拍照,当地阿婆教我加几粒花椒,说是能防蜱虫,亲测爬山时确实没虫子往身上扑,不过花椒味有点冲,建议少放点。
终极懒人法宝——泡酒涂抹法 怕点火怕熬汤的懒人,试试这个泡酒大法,高度白酒(50度以上)泡:
- 九层塔(西餐香料店有卖)
- 猫薄荷(宠物店顺点种子自己种)
- 七里香(不是那个歌词,是真有这种驱蚊草)
泡两周后拿棉片蘸着擦暴露的皮肤,蚊子闻到这味儿跟见了鬼似的,上次涂着去夜钓,旁边没擦的朋友被咬成筛子,我这顶多脚踝被偷袭一两个包,不过酒精过敏的要慎用,小孩皮肤薄也得稀释三倍。
这些土方法看着糙,其实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艾草含桉油精、薄荷有薄荷醇、丁香酚自带杀菌属性,蚊子闻到这些猛味就像我们闻榴莲——躲都来不及,最关键的是成本低,材料加起来不到二十块,比某圈驱蚊手环划算多了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驱蚊讲究"预防为主",最好天黑前两小时就开始布置,要是已经被咬了,还是备着无极膏更实在,这个夏天不妨试试这些古法,说不定从此告别"人肉吸蚊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