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疼咳嗽别硬扛!这副中药方子连老中医都点赞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的小王昨天还活蹦乱跳,今天就顶着通红的鼻头缩在座位上——发烧38度,嗓子疼得像吞刀片,脑袋嗡嗡响,这种时候去医院排队挂号吧,光验血就得等俩小时;买西药又怕嗜睡影响工作,其实啊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应对这类常见病的妙招。

认清症状再下手 很多人一打喷嚏就慌了神,其实普通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差别挺大,简单说:

  • 风寒型(怕冷重、流清涕):就像被冷水浇透的感觉,通常穿厚点会舒服些
  • 风热型(喉咙痛、黄鼻涕):感觉像揣着个小火炉,恨不得把棉袄都脱了 要是还有点头疼脑胀、胸口发闷,可能就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了,这时候厨房里常见的几味食材就能派上用场。

厨房里的中药铺

  1. 生姜:可不是只会煮红糖水 老姜切三片,带皮那种,配上葱白两段,开水冲泡当茶喝,专治受凉初期的鼻塞流涕,记得要趁热小口抿,让辣劲顺着喉咙往下走,发汗效果特别好,去年我妈就是用这个土方,半天时间就把我爸从喷嚏连天救回来了。

  2. 陈皮雪梨汤:咳嗽星人的救星 大雪梨一个挖空核,塞进去年晒的广陈皮丝,加冰糖隔水蒸,热乎乎吃下去,润肺止咳特别灵,我们广东同事家里常年备着新会陈皮,她说小时候咳嗽外婆都是这么治的。

  3. 薄荷菊花饮:给发烧的脑袋降温 新鲜薄荷叶洗净捣碎,加上杭白菊泡茶,既能清利头目,又能缓解咽喉肿痛,注意要用温水冲泡,沸水会把薄荷的挥发油烫坏,我试过在办公室用保温杯焖,效果确实比单纯喝白开水强。

经典药方改良版 玉屏风散加减方: 黄芪15克(补气固表) 白术10克(健脾祛湿) 防风6克(驱散风邪) 加点荆芥穗5克(缓解头痛) 再加款冬花9克(镇咳平喘) 这是个基础方子,具体用量要根据体质调整,比如体虚的人可以加党参,痰多加浙贝母,去年流感季我照着这个方子抓了五副,全家老小都靠它挺过了最难熬的三天。

煎药那些门道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煎中药,其实只要记住三点:

  1. 砂锅最好,不锈钢盆也行,千万别用铁锅
  2. 第一遍煎药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
  3. 倒出药液后再加水煎第二遍,两次混合分早晚喝 有个懒人办法:早上出门前把药罐放慢炖锅里,调成"药膳"模式,晚上回家正好能喝到温的,我试过用电药壶,虽然方便但总感觉少了些火候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 × 盲目进补:感冒期间忌人参、当归这些滋补品 × 冷热混搭:喝药时别同时吃冰西瓜、冻酸奶 × 过量饮用:一天喝两次就行,当水灌反而伤胃 × 忽略禁忌:孕妇、慢性病患者要问过医生 上个月邻居张叔就是自己乱配药,结果把慢性胃炎喝犯了,所以说哪怕是食疗方子,也要看清楚体质再尝试。
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平时可以用艾叶泡脚,每周2-3次,特别是淋雨受凉后,办公室常备紫苏叶,泡茶能抵御空调病,还有那个老生常谈的规律作息,真的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,我坚持晨跑三年,现在偶尔受凉基本都能靠自身免疫力扛过去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事儿,上周陪老妈去买中药,抓药师傅说现在好多年轻人不会煎药,其实真不难,关键要用心,就像照顾植物,火候到了自然见效,不过实在没时间的话,正规中医院的代煎服务也挺方便,就是药效可能稍差些,反正生病这事急不得,慢慢调理才是正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